第七章 嶄然見頭角(1 / 3)

第七章 嶄然見頭角

重回哥本哈根,這是安徒生盼望已久的事情。對他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轉折,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從此,安徒生的人生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幾年以後,安徒生在自傳中這樣回憶當時的愉快心情:“現在我是一隻自由的鳥兒了;過去的悲哀,過去的屈辱,都不去想它了。我的那種天生的,然而至今被壓抑的幽默感,像一股清泉奔流而出。在我眼裏,一切都顯得那麼愉快,那麼有趣。過去因為多愁善感遭到了梅斯林多少嘲笑和辱罵,現在想起來連自己也感覺到好笑。”

是呀,離開梅斯林的管束和折磨,天是那麼藍,地是那麼廣,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重回哥本哈根,安徒生覺得一切是那麼親切,春光無限,多麼快意啊!

他的那筆皇家公費不足以保證他的全部生活開支,常常捉襟見肘,他必須精打細算。因此,他租了閣樓上的一個小房間作為寢室。好在當時的一些窮學生,可以得到一項特殊的待遇,即每星期好幾天可以輪流到一些有名望的人家裏做客吃午飯。安徒生星期一和星期三到吳爾芙家,星期四在科林家,星期五在奧斯特家,星期六在奧裏家。隻有星期二的午飯自己做著吃。早飯和晚飯隨便對付一下也就過去吧。回憶這段時光,安徒生寫道:“好在有很多人家邀我去吃飯,差不多每天都有個去處;靠著輪流到不同的人家吃飯,我這麼一個窮學生竟也在哥本哈根生存了下來。實際上,哥本哈根現在還有很多窮學生在這麼做。”

和這些名人一起,安徒生不覺得是在做客,而是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這些名人對安徒生都熱情有加,吃飯的時候氣氛輕鬆自在,大家暢談坊間的種種見聞,或者講故事,說笑話,其樂融融。安徒生最喜歡在吳爾芙家吃午飯了,在他家,主人客人都十分愉快,簡直是一種享受。他家特意給安徒生一周安排了兩次吃飯時間。吳爾芙的女兒艾達,也總盼著安徒生到來。她最喜歡聽安徒生講故事了,他一到,小女孩就撲上前去,纏著他講故事。

在吳爾芙家,經常有一些趣事發生。

有一天,吳爾芙興衝衝地從外麵回來,說:“來來,安徒生,你總給我們講故事,今天,我給你念一首詩聽聽。你評價一下,看看怎麼樣。”原來,他剛剛讀過一期《哥本哈根郵報》之後,發現了一首好詩,他如獲至寶,高興地把它帶回家來。

激情四溢的吳爾芙開始念這首題為《傍晚》的詩,他興致勃勃地往下念著。安徒生聽著,臉上越來越得意。他還忍不住轉身向小艾達擠眉弄眼。

吳爾夫也頗為得意地說,“怎麼樣,這首詩寫得帶勁吧?作者署名‘h’,不用說,那是海伯格了。”

“好,好!這首詩真好啊!”吳爾芙念完之後,他夫人第一個發言。

“不不,不光是好。這詩新穎、獨特,隻用‘好’字來評價還遠遠不夠。簡直可以稱為天才之作啊!”沒等夫人說完,吳爾芙就打斷她的話,緊接著,他大手一揮,“我們就需要這樣的詩,時代需要這樣的詩!”

吳爾芙是當時有名的評論家,他發表這樣的意見分量很重,可謂擲地有聲。他本意想借此刺激刺激安徒生,因為他發現安徒生有些自視太高,不謙虛,這是不好的苗頭,必須要給他一點教訓。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那個“h”是“hans”的縮寫,作者其實是安徒生。《哥本哈根郵報》是詩人和批評家海伯格辦的一份報紙,海伯格喜歡這首寫得新穎、形象、富於幽默感的詩,特意拿來發表在他辦的報紙上,連同這首詩歌一起發表的還有安徒生的另一首詩《可怕的一小時》。這事好些人都知道,惟獨吳爾夫還不了解。

“爸爸,您說這首詩是誰寫的啊?您可知道,這是安徒生寫的呀!別人都知道了呀!哈哈!”天真爛漫的小艾達忍俊不禁,咧嘴大笑。

大家都開懷大笑起來。安徒生雖然很得意,但並沒有忘乎所以。

在這些名人家裏,安徒生不僅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而且,得以觀察不同人的不同家庭生活,獲益良多。

重回哥本哈根之後,樞密官科林敲定了安徒生的培養計劃:由威林的朋友和同事繆勒當了安徒生的私人教師,幫助安徒生在最後一年衝刺大學考試。繆勒是研究北歐語言和曆史的名家,除了數學以外,安徒生的所有課程都由繆勒教授。至於數學嘛,那是安徒生的強項,他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有幸認識繆勒,安徒生簡直覺得三生有幸,兩人十分投緣。繆勒聰明博學,和藹可親,平等待人。而且兩人歲數相差不大,他們之間相處得很好,誌趣相投,惺惺相惜,他們的關係,可以說是亦師亦友。忘情之時,他們像孩子一樣,把課業扔在一邊,高談闊論,或朗誦詩歌,或討論問題,有時開懷大笑,有時又手舞足蹈,不亦樂乎。此情此景,足以感染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