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嶄然見頭角(2 / 3)

當然,也有麵紅耳赤的時候。繆勒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把聖經上的每一句話都奉為圭臬,他堅持要對《聖經》做出忠實原文的闡釋。而安徒生呢,則很有些辯證思維,他總是批判地看待聖經。他認為:“《聖經》對我來說,在上學的第一天,就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意識,把《聖經》與我聽到的或學到的聯係起來就行了。”在這點上,他們常常不協調,意見相左。

安徒生已不再是那個蜷縮在學校板凳上膽怯的孩子,現在他變得能夠毫不掩飾、充滿自信地提出自己的信仰和觀點,率真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在對《聖經》教義的理解上,兩人有原則的分歧,爭論就不可避免。當然,即使爭論激烈,繆勒並絕不像梅斯林那樣蠻橫霸道,肝火旺盛,進行人格攻擊。繆勒總是心平氣和地和安徒生辯論,所以他們一直相處得很融洽。盡管在宗教問題上觀點不很和諧,但在宗教課程的學習上,安徒生還是毫不馬虎的。

安徒生每天都要走長長的路,去見繆勒。繆勒住在克裏斯蒂安港口,這個港口位於阿馬格島南端,和哥本哈根隔著一條狹長的海峽。安徒生一天兩次從霍爾曼運河邊上他的住處走到繆勒居住的地方,走很遠的路。步行雖然辛苦一些,但一路美景相伴,可以苦中作樂。安徒生很享受這路上的時光,而且充分利用這路上的時光。

安徒生是一個有心人。他逐漸形成了一個規律。去的路上,他在腦子裏默默溫習他學過的功課,回來的一路上就悠然自得了。翻卷的雲,流逝的風,振翅的鳥兒,一抹斜陽,點點滴滴,都深深觸動他的情思,使他遐想聯翩。豐富多彩的詩的意象掠過,一切的一切,都深深鐫刻在他的腦海。日積月累,他的腦海裏儲存了好多有趣的素材。他知道,當前首要任務是考大學,等考上大學之後,這鮮活的一切都會變成栩栩如生的作品了。

時光飛逝,考試的日子越來越近。這一天沒來時,他日思夜盼,但這一天終於來到,他卻緊張起來了。這就和大家中考、高考前的心理如出一轍吧。特別是答拉丁文卷前,他緊張得手心出汗。拉丁文,一直是他學習中的弱項。好在拿起卷子一看,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嘿,他信心倍增,終於可以心無旁騖、專心致誌答題了。過了這一關,還有拉丁文口試,這一關比筆試還要難。不過,上帝保佑,這一關也終於過了。最難的險灘闖過了,後麵就勢如破竹了。最後一門是數學,這是他的強項,他自然躊躇滿誌。但是俗話說,“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又說“大意失荊州”。果然,安徒生有一道題竟然抄錯了,快答完卷時才發現,急得他頭昏腦脹,差一點暈了過去,好在他強打精神,把這道題補答上了——也算臨危還不大亂吧。

在數學考試前,還發生了一件趣事。

那天他在奧斯特家吃午飯,桌旁有一位樣子靦腆的青年,他的外表很像法國皇帝拿破侖。對於拿破侖,安徒生特別熟悉,那可是他父親的偶像。安徒生以為他是從鄉下來首都參加考試的。

“你好!你也是來參加數學考試的吧?”安徒生問。

“是的,是的,”他靦腆地微笑著說,表情很謙虛和藹,“我一會兒進考場呢。”

“好啊,和我一樣。我也去參加考試。”安徒生說。仿佛遇到了知音一樣,安徒生的話匣子滔滔不絕,他們推心置腹地談起考試前的準備和這次應考的心情。他們一見如故,特別投機。安徒生又從考試談到他對詩的愛好,以及他寫過的詩。

走進考場,安徒生發現主考教師就是前幾天見到的那位青年,他大吃一驚。原來這位青年人就是哥本哈根大學數學教授馮·施米膝先生,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教授,聰慧、傑出,可謂人人皆知(就是安徒生不知道)。

這時,這位青年人卻波瀾不驚,不慌不忙地走到安徒生跟前,俯身悄悄耳語道:“好好考吧!考完了,贈我一些詩作吧!”

“遵命,先生,”安徒生不好意思地說,“可是,你出的數學題難不難啊?”

“你呢,你的數學不是還不錯嗎?”他幽默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