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難忘意大利(3 / 3)

“因為灼熱的石頭像雨一樣不斷地降落,登不上真正的火口峰。我們艱難地、氣喘籲籲地攀登上去找立足的地方,已用了大約一個鍾頭,下山卻隻消十分鍾。我們飛快地下山,為了避免朝前跌倒,必須用腳後跟觸地不斷前衝,我們往往臉朝天摔倒在柔軟的塵土裏。在微風中下坡是愉快的。那天的天氣迷人、平靜,熔岩像巨大的星星般在黑土裏閃光。月光照得大地比國內北方陰暗的秋天中午還明亮。”

此情此景,讓他們深深震撼了。下山途中,他們忍不住一次次回頭觀望,幾次停下來靜靜地欣賞。維蘇威火山噴出了火柱,宛如藍色的火焰似的,熔岩倒映在靜靜的大海中,像一根深紅色的帶子。

大自然,多麼鬼斧神工!在偉大的大自然麵前,一切都是那麼渺小,一切又算得了什麼呢?

3月20日,他們又回到羅馬。郊外的山頂白雪皚皚,聖潔超然。熱鬧的複活節來到了,安徒生和朋友們一道在這兒又度過了難忘的節日,之後他告別羅馬,來到佛羅倫薩。

在那裏他認識了16年前曾住在丹麥的德國女作家布倫夫人。她談到愛倫士雷革和貝格生,談到哥本哈根和那裏的生活。熟悉的生活,喚起了安徒生溫馨的記憶。

可是安徒生此時的心境仍然十分矛盾。在國外聽到人談起祖國時,倍感親切和自豪;可是回國時間越近,安徒生就越感到焦慮不安,似乎就要從美夢中被喚醒,而再度回到沉悶的現實,回到苦惱、忍耐和折磨中去似的,他的心情越來越沉重,變得越來越消沉起來。中國古詩“近鄉情更怯”大概是這種心理的真實寫照吧。

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他寫下了《再見,意大利》這篇文章:

在意大利,這裏的土地和空氣充滿了天國的光彩,我看見美麗的孩子在石鬆下,山的胸膛噴出火焰,古老的城市重新複活。

在意大利,有穿著大理石長袍的高貴神靈,呼吸的每一絲空氣裏都彌漫著音樂和花香,蔚藍的大海廣袤無垠、山巒在陽光下閃爍著七彩光芒。

在意大利,到處都是如詩如畫的景色,隨處可見上帝愛心的創造。在農舍的周圍,環繞著月桂樹和飽滿的仙人掌,豐收的葡萄壓彎了支架。

在意大利,我的思想變得成熟,卻還擁有一顆童心。我浸潤在自然和藝術中。再見了,這五彩的土地。

——我美麗的夢結束了。

帶著一絲悵然和傷感,安徒生離開了這個美麗的國度,他從心底裏深深地向它告別:再見了,美麗的意大利!他越過阿爾卑斯山,穿過巴伐利亞高原,於5月底來到德國的慕尼黑。在慕尼黑逗留的日子,他結識了僑居德國的丹麥作家伯奇和他的大名鼎鼎的妻子——女作家兼演員法伊佛,認識了哲學家謝林。謝林很熱情好客。安徒生的德語說得不好,夾雜著好多丹麥習語,但恰恰是丹麥習語使謝林大感興趣。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十分坦誠融洽。

1834年8月,安徒生結束了一年零四個月的旅行,回到了哥本哈根,回到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