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宋人鬥茶,茶湯尚白色,所以喜歡用青黑色茶杯,以相互襯托。其中尤其看重黑釉上有細密的白色斑紋,古人稱為“兔毫斑”。見前注。
②易於取乳:宋人鬥茶,以茶麵泛出的湯茶色白為止,乳即指白色湯花。宋代大詩人蘇軾《試院煎茶》詩雲:“雪乳已翻煎處腳,鬆風忽作瀉時聲”。
【原文】
筅①,茶筅以[角力]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正束]勁,本欲壯而未必吵,當如劍瘠之狀。蓋身厚重,則操之有力而易於運用;筅[正束]勁如劍瘠,則擊拂雖過而浮沫不生。
【注釋】
①筅:讀音xian3,古時茶具,竹製形似帚,用以攪拂茶湯。
【原文】
瓶,瓶宜金銀,小大之製,惟所裁給。注湯害利,獨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則注湯力緊而不散;嘴之未欲園小而峻削,則用湯有節而不滴瀝。蓋湯力緊則發速有節,不滴瀝,則茶麵不破。
【原文】
構:構之大小,當以可受一盞茶為量,過一盞則必歸其餘,不及則必取其不足。傾勺煩數,茶必冰矣。
【原文】
水:水以清輕甘潔為美①。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古人品水,雖曰中泠惠山為上②,然人相去之遠近,似不常得。但當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汙,雖輕甘無取。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並躍為度。過老則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後用。
【注釋】
①水以清輕甘潔為美:古人烹茶,極重水的質量。清輕甘潔,就是對水的要求。清,是對濁而言,要求水澄汪不混濁:輕,是對重而言,好水質地輕,即今日說的“軟水”;潔,幹淨衛生,無汙染。這三者是講水質。甘則指水味,要求入口有甜美,不鹹不苦。
②中泠惠山為上:中泠,在長江鎮江一帶,唐人〈煎茶水記》說:“揚子江南零水,第一。”南零,即南泠,與北泠、中泠合稱“三泠”,唐以後人多稱道中泠。惠山,在江蘇無錫。《煎茶水記》說:“無錫惠山寺石水,第二”。
【原文】
點①:點茶不一。而調膏繼刻②,以湯注之,手重筅輕,無粟文蟹眼者,調之靜麵點。蓋擊拂無力,茶不發立,水乳未浹,又複增湯,色澤不盡,英華淪散,茶無立作矣。有隨湯擊拂,幹筅俱重,立文泛泛。謂之一發點、蓋用湯已故,指腕不圓,粥麵未凝。茶力已盡,雲霧雖泛,水腳易生。妙於此者,量茶受湯,調如融膠。環注盞畔,勿使侵茶。勢不砍猛,先須攪動茶膏,漸加周拂,手輕筅重,指繞腕旋,上下透徹,如酵蘖之起麵。[正束]星皎月,燦然而生,則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湯自茶麵注之,周回一線。急注急上,茶麵不動,擊指既力,色澤慚開,珠璣磊落。三湯多置。如前擊拂,漸貴輕勻,同環旋複,表裏洞徹,粟文蟹眼,泛結雜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湯尚嗇。筅欲轉稍寬而勿速,其清真華彩,既已煥發,雲霧漸生。五湯乃可少縱,筅欲輕勻而透達。如發立未盡,則擊以作之;發立已過,則拂以斂之。結浚靄,結凝雪。茶色盡矣。六湯以觀立作,乳點勃結則以筅著,居緩繞拂動而已,七湯以分輕清重濁,相稀稠得中,可欲則止。乳霧洶湧,溢盞而起,周回旋而不動,謂之咬盞。宜勻其輕清浮合者飲之,《桐君錄》曰,“茗有餑,飲之宜人,雖多不力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