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節:謬誤44由著性子來,才能活出自我

生氣像一場火災,而冷靜則是滅火器或水,當火災發生時,我們應盡快壓製火苗,而不是還讓它繼續燒下去。畢竟當自己的房子燒起來時,沒有人想讓它燒下去,大家都是匆忙地拿水或滅火器去滅火。《增廣賢文》上說:“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優。”對於那些無聊的惡語中傷,對於那無須爭的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根本不需求去理睬,讓其自覺沒趣。否則,憑意氣用事,在小事上不肯退讓,則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與苦惱。理智的活出自我生活中的人們常常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也會從這從那受到各種各樣的氣,但如果隻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事情最終會搞得焦頭爛額。無數的經驗表明,不理智的作出決定,到頭來受害的還是自己。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擒殺。張飛聞訊,悲痛欲絕,嚴令三軍趕製孝衣,為關羽戴孝,逼得手下將官無奈,最後鋌而走險,將其刺殺。劉備為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舉兵伐吳。諸葛亮、趙雲等人苦苦相諫,都無濟於事。這時的劉備已完全失去了理智。結果被吳將陸遜一把火燒得潰不成軍,數萬軍士喪生,劉備本人帶著殘兵敗將退歸白帝城,羞愧交加,一命嗚呼。蜀軍從此一蹶不振。魏大臣司馬懿多謀善變,遇事極為冷靜,從不為自己的情緒左右。一次,諸葛亮出兵伐魏,進軍至五丈原。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水,築壘抵禦。當時,蜀國大軍出動,糧草有限,利在速戰,司馬懿則堅守不出,以待時機。為了激怒司馬懿出戰,諸葛亮心生一計,派人給他送去了婦女的服飾,以侮辱他。諷刺他膽小如女人。但他看到後隻是佯裝惱怒,卻始終按兵不動。諸葛亮也就沒有辦法了。最後,諸葛亮看同魏軍長期相持,難以取勝,心力交瘁,加之過度操勞,病死在了五丈原軍中,蜀軍隻好退走。由此可見,是否理智地處理事情,有時就成為事情成敗的關鍵。大事是這樣,小事也是這樣。蘇軾曾指出:“君子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有所忍。”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現實生活中的血與火凝結而成的至理,身處逆境者更需要具備這種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