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節:謬誤44由著性子來,才能活出自我

人生就像行駛中的汽車,車輪的快慢似人生的節奏。生活和工作的節奏越快,出現錯誤的頻率越高,於是就越需要控製。失去控製的車輪常常會翻出正常的軌道;失去控製的人生最終會使你失敗。而理智的思考則是最好的控製之法。康熙皇帝剛剛登基時,為了能夠擒拿權臣鼇拜,處處忍讓,最終抄了鼇拜的家,並用同樣的方法戰勝了吳三桂、鄭經、葛爾丹,成為一代聖君。正如高爾基所說:“哪怕對自己的小小的克製也能使人變得堅強而有力。”人要適時息怒,不管是多麼令人難堪的局麵,也能忍耐;不管是遭到什麼樣的挑釁,也能平心靜氣;不管處於什麼樣令人厭煩的境地,也能心地坦然;不管是麵對多麼囂張和惱怒的人,也能心平氣和。如果能做到這些,人便能增加自信,贏得他人尊敬,從而在社會的大環境裏遊刃有餘地生存。解套心法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曆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憤怒時,不能製怒,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學會控製欲約束自己吧,要知道成功往往屬於理智思考的人。.思.兔.在.線.閱.讀.

第192節:謬誤45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和要求別人

謬誤45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和要求別人如果你喜歡江南細膩的山水,可有人偏要讓你住到粗狂風沙的塞外去;如果你嗜好“粵菜”的甜潤,偏有人請你飽餐川菜的火辣;如果你喜歡過鄉村過悠閑的生活,然而偏偏有人帶你在城市嘈雜混亂的街上閑逛……你會開心麼?不會,但是別人是故意和你的喜好做對嗎,不是。隻是很多時候,之所以會讓自己和別人都不開心,主要是人們錯把自己的喜好當作了別人的喜好,錯拿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了別人。凡事不要“以己度人”孔子有句至理名言,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一個處世、且可以終身奉行的真理:自己所不希望的、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加給別人。這的確是一種寬和、大度、風雅的高尚行為。然而,“以己度人”也是人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自己視為善、快樂、幸福的東西,難道就可以強加於人了嗎?在實際生活中,更多的紛爭的確起於強求別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觀點、立場等。《莊子》中有一個被稱為爰居的故事。爰居是一隻美麗、歌聲動聽、舞姿優美的海鳥,楚王於是將它捉來,為它建最華麗的宮殿,做最美味的佳肴,請來最優秀的舞娘為它跳舞。總之楚王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都給了爰居。但是,爰居還是鬱鬱而亡。因為楚王喜歡的東西並不是爰居所好,所以給了也是白給。現代人尤其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常常犯了和楚王一樣的錯誤,把自己喜歡的、認為是對的東西強加給孩子,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最常見的,就是包辦了孩子的需求——帶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