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2 / 3)

道不是這樣的,天機是活潑潑的,了解了這個以後,你守著空的這麼一個境界,最後搞成了道貌岸然,正如禪宗講的枯木禪。枯木不能開花,絕不能在靈山會上花開見佛。你看,釋迦牟尼佛那個境界多輕鬆,他沒有道貌岸然的麵孔。這個觀念先認識清楚了,再研究佛經的五蘊論。

再其次,我們講五蘊都是妄念,我們現在來看五蘊和見地。見地就是功夫;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色包括了四大——地水風火,不隻是包括身體全部,也包括了物理世界。比如我們揉揉眼睛,就可以看到眼前有亮光,如閃電一樣,這是眼神經受摩攃發光所致,是反映出來的現象,佛經叫眼睛的空花。如果認為這個電光是道,不是神經是什麼!那個光是神經起的變化,怎麼會不懂,那麼笨呢!耳朵聽到聲音,鼻子聞到香味,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些都屬於色蘊。心經上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請問你怎麼沒有空?打起坐來腿子還麻得很,色法還是沒有空嘛!為什麼發麻呢?身體內部有濕氣,氣脈走不通。為什麼頭發脹?裏頭有病就有反應,有反應怎麼空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說:我心裏不去管他,那又何必修道呢?睡覺的時候也是沒有感覺,那不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嗎?這是不能自欺的。

密宗的氣脈之說,道家的奇經八脈之說等等,都是由禪定的功夫,根據實際的經驗說出來的。古人不過把這些經驗記錄下來,後世人學到這些,就拿雞毛當令箭了,什麼大周天、小周天啦!把傳這些法當成傳道,那就完全搞錯了。其實不管什麼氣脈,什麼周天,修了半天都是加行裏頭的功夫。加工的目的就是先能夠達到色法空,真把氣脈打通了,色身才能夠空,這是色即是空階段,可是還沒有做到空即是色。

先把生理這一部分都打開了,才能色即是空。再轉過來達到空即是色,這是真空起妙有的作用,神通智慧都來了。等於說色即是空是把一座山,或一幢建築物打散了,銷毀了,變成了平地。空即是色就是在這個平地上,重新建立起堅固的建築物,這是佛法的真空起妙有,做到了才能夠認識妄念是什麼。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四句話包括大乘、小乘做功夫的幾個階段在內。這還不算,接下去說,受想行識亦複如是,八個字簡簡單單帶過去了。

色即是空,大家沒有做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更難了。大乘的境界,見地、修證、行願都要到,色法不異於空,色與空沒有兩樣,不二法門。

色不異空,色法就是空。我們在文字上想想看,色不異空同色即是空有什麼兩樣?在邏輯上大有差別,這就是中國文字之難。

空不異色,真正到空的人,當然一定做到了。如李長者所說的,無邊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佛經上說的三明六通,諸佛神通也一定做得到,並不困難。空與色本來是一體,作用也是一個。等於說我們房子裏電源的插座,可以插電燈,也可以插錄音機、電扇。因為都是電,本來是一體。

色還沒講完,暫時擺著。

現在第二個講到“受”,就是感覺,這個感覺多半是生理的反映,比如冷、熱、呼、吸、飽、餓等,除生理反應外,還有情緒上的感覺,這個情緒上的受,就屬於中國文化性情的情,色法反倒是屬於性情的性。為什麼色法反屬於性?這個是大問題,不是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