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3 / 3)

什麼叫做國際產業鏈分工呢?我們不妨以玩具業為例,芭比娃娃的前期產品設計、市場調研等均在美國完成,中國工廠隻不過進行"來料加工"或"來樣加工",而後期的倉儲、物流、批發、零售也是由外商來做。換言之,就是在國際產業鏈中真正做製造的產值是1塊錢,我們稱之為"硬1元",而做這種采購、倉儲、訂單處理、批發、零售這部分的產業鏈叫做"軟9元"。國際產業鏈分工的背後是怎麼回事呢?其本質是通過控製"軟9元",將勞動密集型、最不賺錢的部分外包給中國工廠。外商憑借其主導的產業鏈,依靠其在訂單上的優勢,實際上支付給中國工廠的價錢可以遠遠比自己製造還便宜。"硬1元"不是不賺錢,但問題是"硬1元"裏最核心的產品設計能力外商從來不會與中國合資企業分享;與此相反,外商可能通過立體營銷,全麵擠壓中國品牌;如果強攻不下,就利用合資、合作、收購等方式,悄悄地消滅中國的這些具備一定"硬1元"核心能力的企業和品牌。而我們地方政府絲毫沒有覺察到這一點,反而盲目地歡迎一切外商投資。

以玩具業為例,一個芭比娃娃我們的出廠價是1美元,在美國的沃爾瑪零售價格是9.99美元。在那1美元中,原料占了65%,生產占35%,我們能賺多少錢?幾美分了不起了吧!我們不停地剝削我們的勞動者,浪費我們的資源,破壞我們的環境,卻用這麼賤的價格賣到美國去,而外商最後以9.99美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席卷了所有的利潤。在國際產業鏈的分工下,中國代工工廠事實上沒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代工工廠既不具備"硬1元"的核心能力,也不懂得去掌控"軟9元"的策略。所以,外商就可以有意識地操控中國代工工廠,挑起中國企業之間的價格戰,從而讓中國企業沒有多餘的資金積累,進而無力進行核心能力的積累和開發!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中國企業永無出頭之日!

第21節:識破產業鏈陰謀-陰謀(12)

換句話說,外商通過掌控全球產業鏈,輕而易舉地挑起中國廠商的價格戰,進而讓中國製造走向惡性循環。如何挑起價格戰呢?舉例而言,還說玩具業,美國三大進口商通過不斷的並購如今基本上壟斷了市場的全部訂單。假設說其中最大的美泰手中有1億的訂單,那麼美泰怎麼主導價格戰呢?第一年,美泰給A廠5 000萬訂單,給B廠3 000萬,給C廠2 000萬,給大家很好的利潤,鼓勵大家好好幹,來年會加訂單。到第二年,美泰給B廠4 000萬訂單,給C廠3 000萬,隻留給A廠3 000萬;這時候,A廠肯定不敢有什麼怨言,甚至願意壓低報價,否則自己還有2 000萬產能不能滿足!為什麼A廠願意壓低報價?因為代工業有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擴產容易,但每次擴產都是一次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