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傍晚(1 / 1)

周末傍晚

孤寂的人騎車歸程

向達寧唐高地前行,

二位異國之客,

夢鄉憧憬。

有趣的騎車人

一步步向天上爬行,

駛向金色的小舟

劃向伊甸花城。

漆黑裏銀色的眼睛,

黑暗中白色的燈,

融彙在蒼茫之中,

寂寥的人騎向天庭。お

[賞析]

在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圖文巴達寧唐這個僻遠之地,詩人開始獨住山坡別墅內,夜裏冷冷清清,不是窗外風雨聲,便是蟈蟈解悶。不久,從中國又來了一位夥伴,情況好多了。每到周末,兩位中國教授騎自選車沿達寧唐高地下山,緩緩進入穀地,向圖文巴市飛奔而去。這首詩是寫二位學者歸來時的情景。黃昏時,歸來需騎自行車上山坡,在茫茫夜幕之中,可能就隻有這孤寂前行的二位先生了,隻見金月如舟,星星閃爍,不遠處黑暗之中有白色的探照燈。二位學者當時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可想在這蒼茫之中騎自行車向高坡慢慢爬去的艱辛狀況,他們感到山太高,路太遠,仿佛是向天庭攀登。這首詩一方麵表達了異國遊子對澳洲這塊土地的新鮮感,艱辛中的快樂感,但更突出是顯露出他們的孤獨寂寞,茫然與惆悵。お

[注釋]

達寧唐: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所在地,人們稱達寧唐高地。

伊甸:指伊甸園。前麵詩中注釋已提及。

寂寥:寂靜;空曠。

完美的愛

啊,完美的愛,

你是他們溫情的慈愛

和堅定信念的全部保證,

你是他們耐心希望

和勇敢默默承受的支柱,

純潔的信賴

將痛苦和死亡置之度外。お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理想的愛情詩。一九九四年,詩人在南昆士蘭一個教堂參加了二位年青人的婚禮之後,在南昆士蘭大學旁邊的日本公園所寫。對於什麼是完美的愛,看來詩人有自己的見解,愛不是指二個人自身如何完美,而是指真愛,這種愛能使雙方保持溫馨的慈愛和堅定的信念,這種愛能永遠給於雙方希望與期待,不管遇到什麼難處,都能勇敢麵對與相互支撐。這是一種高尚的信賴,即使要去經受磨難與痛苦,那怕麵對死亡,也在所不惜,堅貞不渝,正是“生命曾可貴,愛情價更高。”お

[注釋]

慈愛:(年長者對年幼者)仁慈而充滿憐愛之情。但詩中是指戀人和夫妻之間的愛也需要這種溫情慈愛。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おぐ鬧奚襯詩背景分析

這是一組澳大利亞中部沙漠詩。一九九三年,湖北大學藝術係畫家嚴加寬先生從澳洲訪問歸來,並帶回他在大沙沙漠、吉普森沙漠和維多利亞大沙漠所畫的巨幅沙漠畫。他特請原在湖大外語係任主任的葉紅詩人根據每幅畫配詩,而且要求英中文。詩人滿足了他的要求後,他在北京辦了私人畫展,邀請當時駐北京澳大利亞大使館的文化參讚Peter Brown(彼得.布朗)先生參觀。據畫家嚴先生說,這位參讚非常欣賞為畫所作的英文詩,並通過嚴先生後來同詩人取得了聯係,為詩人去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講學加快了速度,提供了方便。詩人於一九九四年帶著沙漠詩稿到了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並借此機會同一位澳洲朋友親眼目睹澳洲中部大沙漠。這曾經被詩人隻是借畫出詩的想象大漠已成了實境,麵對浩瀚與蒼茫,詩人才真正體會到站在宇宙之中的神秘;也感受到沙漠的脈搏在跳動。詩人從浩渺而又死寂的沙海,從灰蒙蒙的沙丘中看到了生命、精神、激情與美景,熱情與奮發向上的力量,正如澳大利亞詩人布魯斯.道在寫給詩人信中所評價的:“我非常欣賞你的‘澳大利亞沙漠詩’,你非常成功地描繪出沙漠的五光十色,如《紫色黃昏》和《雲湧對拓地》。你賦於你所見到的千姿百態的風景人格化,並使之栩栩如生。”澳大利亞沙漠詩包括“沙海殘月”、“生命之舞”、“紫色的黃昏”、“桉林傲骨”、“紅色的心髒”、“坦露的輝煌”、“雲湧對拓地”、“墓碑”、“沙海枯樹”、“獵歸”、“烈日下的狂熱”、“生命”、“寂寥的浮光”、“閃礫石”和拉尼科裏——大袋鼠之鄉十五首詩。從詩人當初觀畫詠詩到身臨其境重新品味詩行再作修改,由此可見詩人的英、中文功底的厚實與運用自如,同時看出他高度概括力和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力,還有深透的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