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起來,躲在樓梯間的小空間,在黑暗中眨動著一雙偵探的眼睛。

所有的老師都來了。這真是一次盛宴。在小城裏,除了婚喪之事,可沒有人會一次請這麼多客人。“恭喜,恭喜!”大家一進門來就開始道賀,氣氛看來非常和諧,但是,他們似乎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對勁。

我是主角呀!他們竟沒有發現主角不見了。不久,香噴噴的菜端上來了,大家開始動筷子,並且互相敬酒,談笑風生地聊著天,詢問我父親的近況,恭賀他們的孩子個個優秀……但是,就是沒有人問:“模範生在哪裏?”

我自己跟自己賭氣,如果沒有人叫我,我就不出來。苦苦地等他們吃完所有的菜,很遺憾,他們根本沒有發現“模範生”不在。我餓著肚子,癡癡地等,又累又失望,很快地就在小樓梯間中睡著了……

等我醒來,已經曲終人散。我被蚊子咬了幾個包,隻好鑽出陰暗的樓梯間,我的母親才發現我,忽然想到:“死國仔,跑到哪裏去了?”

那一刹那間,我領略了一件事,人千萬不要去爭取不符實際的名譽。就是爭到了,也沒有用,你還是沒有那麼重要。

這個孩提時期的人生經驗,使我多年來一直做著一個噩夢:我夢見自己擠在一個交響樂團裏,手裏拿著某種樂器,樂聲響起,我必須偽裝自己能夠奏出和別人一樣的音樂,而事實上,我對於任何樂器都一竅不通……燃後,一身冷汗地醒了。

這就是我自己的模範生感言。

我們都是在比較中長大的。

我們的教育認為,比較才有競爭,因而我們從進學校之後,就不知不覺變成斤斤計較的人。

一直贏的人,因為怕輸而承受很大的壓力。

一直輸的人,於脆放棄自己。

比較,看樣子使我們有點進步,卻在群體中遺失了自我:我們沒辦法在緊張的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並舒適地展現自己,開發自己的潛能。

當習慣贏的人忽然輸了,他會對這個世界質疑。

真正的成功並不是比較性的。

有個記者訪問世界最大的連鎖旅館總裁,問他:“你十四歲就輟學出來工作,在酒店裏當侍應生,洗碟子、收餐具,但你卻一步一步爬到這個地位,而過去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還在小飯店裏洗碟子、收餐具——當時你知道你會和他們差距這麼遠嗎?”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總裁微笑道,“老實說,在我往上爬的路上,我真的沒看到其他的人。”

他從沒把跟他一起洗碟子。收餐具的同僚當做比較目標,他隻看見自己該走的路。

如果他隻想成為那堆侍應生中最好的,他現在可能還在當領班。

不要因想贏而忽略了自己的特性與道路。這是每一個真正成功的人都明白的事。

不要因為在一個小山坡上滑跤,就忘了自己原本想征服艾佛勒斯峰。

我的朋友提供了她的生活小故事。

“我的數學一直很差,總是比其他科目少很多分,並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確實沒天分。我隻好多加強背誦的科目,以填補數學一科不足的成績。在這種‘截長補短’的情況下,我的書念得還不差。

“每個同學都知道我的數學不好,所以,當我在某次月考數學拿一百分時,每個人都以驚訝的眼光看我,好像我作了弊一樣。其實是我下了相當的苦心,來研究那個我還算有點興趣的數學領域。我們班上數學最好的那位同學,卻在得知我拿到一百分,而她‘隻有’九十七分時,當眾嚎啕大哭,指責我拿一百分一定是因為老師泄題……因為我曾經在那次的出題老師那裏補習過。她大聲嚎哭,使我不知所措……

“這是‘國中’時候的事了,但我記憶猶新。後來我到台北讀書,在大學聯考考上了第一誌願,卻聽說這位女同學大學落榜。當我返鄉時,在火車站遇到她,我猶豫了一下,決定假裝不認識她,不要跟她打招呼,免得她問我考上哪裏,然後在眾目睽睽下又哭了起來!好像我哪兒對不起她似的……”

“親愛的,你覺得我和你前任女友比較起來如何?”

“我不是告訴你一百遍了嗎?你比她強一百倍,除了喜歡比較以外!”

“不要,你一定要告訴我具體的比較成果,不要籠籠統統地應付我!”

“好!那你要我比較什麼?”男人有點不耐煩了。

“就拿身材外表方麵比較好了,你得誠實地說,我們打勾勾……”

“身材嘛,好吧,我告訴你,比起她來,你太胖了。”

女人很不高興,嘟起嘴問:“那還有沒有其他的?”

“還有,你還比較醜!”

“比較差”也許隻意味著,你還有“比較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