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一定有回報,何不心寬一些、慷慨一點。把幸福給予自己所愛的人,他能愛,你能給,在過程中歡歡喜喜,何必問結局?

愛情不是一個投資報酬率的問題。

最近,我看了吉本巴娜娜的小說《甘露》,書中一個並不重要的角色,講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當家庭中的分子,拒絕繼續給予,隻是一味索求時,這個家就開始亂七八糟了。”

“給予”也可以使生活中解除不少危機。

給予讚美,常常可以收到百般要求而得不到的結果。

有個父親給念小學的小兒子分工,要他到庭院打掃落葉,孩子總是嘟著嘴,非常不甘願。

父親換了一個方式,他開始讚美起小兒子掃好的落葉來。他說:“你今天的工作看起來好極了,你掃好的落葉堆像個美麗的小山丘……”

兒子聽他這麼一說,原本嘟起來的嘴鬆了下來,一味埋頭掃地,掃得汗珠涔涔。父親又讚美了他的認真。

這一天,小兒子沒有對自己的分內工作發出任何抱怨,反而在晚餐時,小聲地要求父親:“爸爸,你再說說我掃的那些落葉好嗎?”

不吝施予讚美,才會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偏偏有那麼多人,隻知讚美自己,自誇自大,生怕別人不曉得自己的美德。事實上,沒有人會欽佩自吹自擂的家夥。 ‖思‖兔‖網‖

但讚美,過之如同不及;表裏不一,很容易露出虛偽的馬腳。

真正懂得給予讚美的人,都先擁有了一顆對世間事物歡喜讚歎的心。他們會領略陽光的燦爛,也能陶醉於黑夜的沉寂,不會在有陽光的日子怨歎日曬,也不會憎恨夜的孤寂。

有一位女性心理學家也說過:“如果你希望你的男友成為好男人,那麼,不要喋喋不休地要求他,要按照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去讚美他。”指責他的負麵行為,隻會使兩人翻臉,稱讚他,反而能激發他的好男人潛能。這是人性的微妙之處。

讚美也許是個善意的詭計,但任何心理正常的人,都願意開心接納。你不要求,就會得到。

想要收,與其強索,不如先“發”製人!

把醫學當“醫療科學”的人,很可能會把催眠術當做巫術。然而,我們的理智真的能完全了解宇宙運行的法則與生命的源起嗎?這本來就是遠遠超越科學與物質界的人的理智盲點。

畢業於台大醫學院的陳勝英醫生,在眾人的詫異中,一頭撞進“前世治療”的催眠術中。他在十多年的臨床實驗後,回到台灣,出版了一本“生命不死”的《精神科醫師的前世治療報告》。前世催眠引出了前世的愛恨情仇,也可以挖掘今世已被遺忘的童年夢魔。在陳醫師的臨床實驗中,確實治療了不少精神官能症與查不出病因的病痛,它們竟然因此不藥而愈。

陳醫師在做這類催眠治療時,常會安排一些暗示和潛意識止痛的程序,以這種方式,使一些令值班醫師頭痛的人物,減低他們看病的需要。

他發現,對前世持反對意見的人,也可以經由催眠找到這種前世經曆……在催眠中,他們的潛意識會肯定自己的前世,但在清醒之後,就會找出很多理由辯稱,那不是他們真正的經曆,隻是今生的許多感受在強烈的催眠暗示後,被胡亂拚湊出來的。

但陳醫師卻認為,依他的經驗,有時在催眠時,如果他認為故事的內容不太妥當,強烈暗示他們修改時,幾乎每個人都很拗,會強烈地抗議說,事情不是那樣的。有些前世的經曆非常愛恨糾纏,這一世的丈夫竟然是前幾世的仇人,上一世救的人成為自己的好丈夫,今世的弟弟原是上一世的好友……每一世都有同樣的人來參與,形成“集體的前世經驗”。而奇妙的是,一對未婚夫婦接受前世催眠時,會回到同一個朝代,她是公主,他是門第不符的愛人,共同經曆了幾世的掙紮與迫害,硬“撐”到了這一世,有情人才成眷屬。

上一世對不起你的人,下一世會反被你踩在腳下嗎?照前世催眠療法的結論,恐怕未必。玉英自從出嫁以後,常被婆婆氣得直跺腳,引發了氣喘病,後來婆婆死了,她的病還是好不了。在催眠狀態下,她看到了幾個前世:上一世,她是個遊學四方的富家公子,遭強盜打劫兼毆打,險些喪命,那個強盜,竟然就是她這一世的婆婆;再前一世,她是個出家的和尚,日日苦修,隻為前世業障深重。這個業障又來自再上麵的一世,那時“他”是個神射手,常常濫射無辜。有一次看到一頭牛,覺得那牛樣子笨,就一箭把它射死了,那頭“笨”牛,就是她今世的“壞”婆婆。後來,她的氣喘病竟停止發作,隻後悔沒在婆婆有生之年化解冤仇。

陳醫師說:“按照目前我所看到的因果原理來推斷,如果她今世仍帶著仇恨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