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婆婆的冤仇就無法化解,來世還會惡性循環。直到有一世雙方以慈悲來消解仇恨,才會停止惡性循環。”歸結到最後,還是要以宗教情懷來寬容,人生才能真正地圓滿。
多年的臨床治療,也讓陳醫師歸納了幾個輪回因果的原則,如: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個主要課題。所有的困苦與災難,都是針對這個課題而來,今世不及格,來世得重頭;世世不及格——用自殺來解決今世痛苦的人,可能來世會遭受更深的痛苦,使得課題更加龐大而複雜,生命更加麻煩。
人與人之間的一切恩恩怨怨,必須以慈悲、仁愛、寬恕來終結——如果你今世得到的愛情是苦的,心有不甘,硬要報仇,就會造成更大的業障,不但今後更痛苦,來世會更淒慘。掠奪者,難免在來世受苦,施舍的人,終會有回報。前世催眠的結果如是說。
這是一門我很有興趣的主題:前世今生。
你若覺得,此生此世萬般苦楚,那麼栽,卻不那麼收獲,或許你可以安慰自己,這樣的付出,算是為上一世還債,這一生如果不還,下一世還是要還。如今你有這麼多機會償還,未嚐不是一種幸運。
但記得,還夠了,也該收手,別讓那人反過來欠你太多,連累兩人,在下輩子還糾糾纏纏。
心甘情願給予的人永不吃虧。
覺得自己不甘願了,就別再給。心不甘情不願地給,對接受者有害無益。
給予時,你必須內心豐盈,像一漲不得不湧出的泉水,無私地讓幹渴的行人,分享最美的甘露。越給,你越多。
人生以快樂為目的(10) 作者:吳淡如
挫折——負責,但不自責!
“到哪裏?”
“到仁愛路,靠光複南路……”
“怎麼走?”
“都可以。”
張仁琦簡潔利落地應了一聲,隨即拿出筆記簿來,默默溫習自己的演講大綱:成功致富的法則。她在大學授課,教的是經濟學,演講是她的副業,雖說是副業,每個月的演講費比本薪還高。人人向錢看,想賺錢的人絕不會舍不得付錢聽演講,因而她的那一套致富學無往不利,北中南處處爆滿。
不過,張仁琦可是“心中有股票,手中無股票”的那種人,她隻把致富當成“學術研究”,絕不實地演練,這使她幾年來所積聚的財富,從不因任何經濟因素而暴跌。
“塞車,我就知道一定會塞車!”司機開始發出抱怨。張仁琦沒有理會,但司機見她不聲不響,更是猛按喇叭。“早知道不要載,真倒黴!”
這句話讓張仁琦聽了有點不舒服,這個司機不但怪起台北市交通,還怪起她這個乘客來。她忍不住說了一聲:“先生,你不是剛剛開車吧?台北市天天都堵,又不是隻有今天才堵。你對塞車生氣,是白生氣。”
司機從後照鏡斜眼偷瞄了她一下,瞬間,一種狐疑的表情掠過司機多肉的臉,張仁琦也愣了一晌。是的,這個司機看來很麵熟,而對方似乎也認為張仁琦可能似曾相識。不過張仁琦臉上戴著墨黑的太陽眼鏡,所以他沒立刻認出她來。
也許這麼多年,她變化太多了。
張仁琦向來有好記憶。她記得他是誰。她稍稍歪了頭,看計程車營業登記證上的名字:胡靖賢。是他,沒錯。歲月磨洗之下,他發福了,臉龐早已失去少年時的靈氣。
那是“國中”時候的事了。少年時,仿佛天生的憂鬱氣質,為他五官分明的臉染上特殊的吸引力。張仁椅是個早熟的女孩子,一升“國一”,就被這位每次拿演講比賽第一名的學長所吸引。在那個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為了要接近這個心目中的偶像,張仁琦每天一大早起床,對著家門口的那棵蘋蹄甲樹,看著書大聲朗誦,將每一課課文都讀得滾瓜爛熟,希望自己也能講一口跟胡靖賢一樣好的國語。
胡靖賢字正腔圓的國語,學來全不費力。因為他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外省人”,在茄冬這個本省人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學裏,他一進校門,就被專門訓練“演講選手”的老師看上了,視為珍寶。沒有人比他的國語更標準,在校內比賽,他理所當然取得第一名;而他比一般孩子高壯的身材及俊秀的麵容,也使得不少剛剛步人青春期的少女把他視為偶像。當別的女孩子在暗暗愛戀著他時,張仁琦已經打好了怎麼接近他的步驟,她非把自己練得跟電台新聞播報員一樣口齒清晰不可。
這個秘密,隻有她自己知道。她媽媽還以為自己的女兒一上“國中”就認真起來了,這麼苦學不倦!皇天不負苦心人,張仁琦以她那一口苦練過的國語,得到她這個學年的演講比賽第二名——第一名還是同年級一個眷區子弟,人家從小就說標準國語,她怎麼也贏不了呀!但是,張仁琦已經心滿意足了,因為,她也可以加入“演講選手”的集訓,有機會在每星期三的課外活動課,和胡靖賢一起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