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峽旅遊:讓你歡喜讓你愁(1 / 3)

第十章 三峽旅遊:讓你歡喜讓你愁

引言

長江,不僅是貫通我國中、東、西部的一條永不枯竭的運輸大動脈,而且還是人們向往的黃金旅遊線。

從重慶順江而下,在長達2000餘公裏的長江兩岸,旅遊景點多達數百處,僅是著名的就有大小三峽、雄偉壯觀的葛洲壩、令人神往的廬山、黃山、九華山和古樸典雅的嶽陽樓、黃鶴樓以及久負盛名的旅遊勝地揚州瘦西湖和享有人間天堂美稱的蘇州等。他們像嵌在這條金色飄帶上的寶石,閃爍著燦爛的光輝。正因如此,長江已成為享譽中外的黃金旅遊線。一時間沿線一些港航企業不惜代價建碼頭、造遊船,特別是長江三峽的重慶、涪陵、萬縣、宜昌和中下遊的武漢、南京、上海等地,勢頭更猛。看到如火如荼的造船,桂慧樵心裏既高興但又擔憂,一直走紅的長江旅遊市場,自1994年到來卻出現了與人們預料截然相反的態勢,長江三峽旅遊已顯露危機。於是桂慧樵對長江旅遊市場進行了全麵的調查與分析,並寫了一些關注三峽旅遊的焦點文章。文章發表後,立即引起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以及長江沿線各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除對長江三峽須嚴格控製旅遊船建造規範外,並對長江三峽旅遊船進行整頓和重新評審,重振長江旅遊市場雄風。同時中央電視台及中央各大媒體紛紛來到長江,對此進行跟蹤報道,為加強對長江旅遊市場的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長江遊船大戰何時休

長江旅遊始於80年代初期,到1989年基本上形成了規模。旅遊市場也開始以長江三峽為軸心逐漸向長江上下遊和沿江兩岸腹地延伸。進入90年代,旅遊逐步發展為長江航運的第三大支柱產業,特別是三峽工程議案的通過,一股“告別三峽”的大眾情緒使長江旅遊一路升溫。由於管理上的混亂,也使長江三峽旅遊由熱變冷。

と峽,不再是旅遊的沸點

1995年初桂慧樵隨遊船沿三峽各景點采訪了解到,長江沿線至今還沒有成立一個統管旅遊的權威機構,致使一直看好的三峽旅遊在“告別三峽”大眾情緒衝擊下出現了梗塞。按常規預計,長江旅遊市場的海外遊客流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然而,現實的情況恰恰與此相反,遊客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卻以每年10%的速度在持續下降。

為了使超冷的旅遊市場有回天之力,一些遊船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甚至有的公司不惜重金到海外加大廣告宣傳攻勢,並以高額的回扣引誘組團人員。爭相搞“拉客”大戰,或采取降低票價的辦法來吸引遊客。即使如此,在旅遊旺季的9—10月,一艘艘載客量達百餘人的豪華遊船,僅有幾十個零星的客人乘坐,甚至有許多遊船單航次空放,半數的遊船被迫停航。長江旅遊運輸市場忙忙碌碌地搞了一年,到1994年也不過8萬人次。旅遊市場日趨萎縮。

ち釗說S塹娜峽遊

旅遊,是眼、耳、鼻、舌、身的全麵感受,它可以使人們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獲得樂趣,是一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社會經濟活動。然而,由於接待能力有限,加上航線碼頭設施落後,曾經有一段時間船舶超載現象嚴重,旅客積壓港口頻繁。

在與京廣線相連的某港口,由於客運碼頭設施老化,旅客上下的跳橋早已到了年限,但苦於無資金,隻有勉強使用,1993年1月16日,因上船時客員擁擠,加上跳板朽腐,窄小,導致棧橋坍塌,造成14名遊客跌下近8米高的亂石灘上的悲劇。

1995年1月11日淩晨2時左右,“忠州20”號載500多名遊客下水,不幸在爐子梁觸礁擱淺,船底被劃破,機艙進水,情況十分危急,若不是重慶“通達501”輪前來相救,將500多名旅客接上該輪,後果不堪設想。

更為嚴重的是,不安全的因素也時有發生。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僅遊船造成的大大小小的航行事故達50餘起。

除此之外,各種漲價風和亂要價也在沿線泛濫成災。在鬼城豐都,隨著遊客的增多,名目繁多的收費令你嚇一大跳,而且重複收費頻繁。坐一次循環吊椅客運索道,要交錢,下一回“十八層地獄”又要交錢,甚至過一次“奈何橋”也得交錢,並稱,誰不走這橋,就沒好報應,以此來引誘旅客,掏錢“捐助”。

為了獲得更大的效益,當地有關部門還對“名山”、“雙桂山”、“鬼國神宮”強製實行通票規定。還為此成立了“豐都鬼城風景區票務管理處”,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票務管理處把“鬼國神宮”定為必遊之地。因時間緊迫,船不等人,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敗興而走,怨聲載道。再如遊小三峽,若遊遍三峽主要景點,僅門票錢就不下三至四百元。這對一些工資低的人們來說實在是個沉重的負擔。

不僅如此,就連客運船票的價格也是一漲再漲。在宜昌還出現與水運無關的黃龍機場建設基金費等,也一一加在遊客身上。

這種既喜又憂的三峽旅遊,本來就給長江沿岸旅遊業的發展罩上了一層陰影。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就在長江三峽旅遊顯露危機的時候,各旅遊機構不惜重金樂此不疲地爭相購買和建造豪華旅遊船。

び未大戰滿三峽

被稱為“流動賓館”的豪華旅遊船“大戰”,是從1994年開始的。

西南最大的航運企業重慶長江輪船公司繼“維多利亞1”號遊輪下水投入營運後,其姐妹船“維多利亞2”號,“維多利亞3”號等相繼建造完工服役。

與此同時,重慶、涪陵、萬縣、宜昌、武漢等地航運界和旅遊部門也紛紛投入巨資競相造船,掀起了長江曆史上聲勢最浩大的一次豪華旅遊船的造船大戰。目前除有叫得響的“中國王朝”號、“東方皇帝”號、“仙妮”號、“西施”號、“中華榮耀”號、“黃鶴”號和“東吳”號外,還有剛剛投入營運的“錦繡中華”號和“僑豐”號、“夢幻”號等,即將完工的“揚子江銀星”號和正在長江各船廠待分娩的大大小小的豪華旅遊船,也將爭先恐後地奔向長江三峽。屆時,長江上的各類旅遊船將會超過60艘。

一些預言家作出這樣的結論:從客流方麵來看,長江三峽旅遊第一二次衝擊的風頭已過,即使是最高峰到三峽的旅遊人數也不過12萬人次,而就現在的情況看,遊客人數已呈下降趨勢。如果長江遊船按1995年上線營運的60餘艘計算,總客位可達6300個,一年一船往返50個航次,全年即可提供客位40萬個,即使按最高的1992年12萬人接待量計算,那麼每年遊船平均負載率也不過隻有30%。其實,從目前已具備年接待12萬人次能力的長江海外的14艘遊輪來看,對付來長江旅遊的海外遊客已是綽綽有餘。然而,在造船熱浪的衝擊下,新增如此多的遊船不僅給長江旅遊市場管理帶來混亂,而且還給國家造成10多億元的經濟損失。

而在這些遊船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是按國家內河鋼船的建造規範建造的,其標準極低。不少遊船不僅活動範圍小,而且軟件服務也差。還有的單位將普通輪渡裝飾一下,也稱豪華旅遊船,便匆匆上線投入營運,既影響了長江旅遊的聲譽,又給長江航行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長江“遊船大戰”的蔓延還導致長江航運“人才”大戰趨激化,一些豪華輪業主不惜重金到沿江國有大中型航運企業挖人才,使國有航運企業的船長、大副大量流失。僅重慶長江輪船公司,僅那幾年就有100多位船長、大副、輪機長外流到其他單位。

各輪船公司,旅行社競相拉客,甚至因此引發糾紛。1995年1月10日下午,重慶市輪渡公司竟出動20餘人,到重慶港客站售票廳處,將旅客指南牌砸毀,客運站一工作人員出來製止,竟遭到幾個人推打,並將其打傷而引發雙方衝突,雙方均有10多人受傷。盡管市政府和公安機關出麵進行調解和幹預,可到11日事態仍進一步惡化。當天上午10點50分市輪渡公司又出動300餘人來到售票廳旁,砸毀了旅客指南牌,致使雙方矛盾再次激化,其中港口一公安幹部被對方刺傷。無奈市公安局一副局長帶領防暴隊前來製止,才使事態得到了控製。

“拉客”大戰把長江三峽旅遊市場炒得“轟轟烈烈”又“悲悲切切”,使一直看好的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業內人士坦言:“遊船大戰實際上是一場自相殘殺的大戰。”

ぜ憂柯糜問諧」芾硎圃詒匭

舉世無雙的長江三峽,1991年以其雄偉壯觀的自然風光榮登全國風景名勝40佳榜首,成為黃金水道旅遊市場的“拳頭”產品。特別是1994年年底三峽工程正式宣布開工,更成為深受海內外遊客喜歡的綜合旅遊線。盡管那些年混戰中的三峽旅遊業顯得隱患重重,但出現的問題並非是不能解決的難題。

1994年10月16日江澤民總書記乘坐“巴山”號遊輪視察三峽工程時,就長江旅遊船大戰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是我們國家愛犯的老毛病,什麼事情說好就一哄而上,說不行就一棍子打死。”一些有識之士認為,重振長江旅遊業的雄風,關鍵在於加強對旅遊市場的管理,首先是要成立一個統管長江旅遊接待和服務的機構,不斷提高企業的形象;其次是盡快製定“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規劃”,不斷拓展新景點,加強景點的旅遊資源開發;其三是加強長江旅遊市場的宏觀調控。國家交通部門要嚴格控製旅遊船建造和引進的審批,嚴格製定旅遊船的造船規範,以確保長江旅遊船的絕對安全;其四是加強對旅遊船星級的評定,不僅硬件要跟上,軟件也要跟上,以此確立高、中、低檔遊船的合理布局與目標市場,對不符合這一標準的遊輪不許亂打標準招牌營業,確保服務水準,旅遊局牽頭,召開遊船和各景點價格協調會議,製定最高和最低限價,並建立相關的監督部門,形成健康正常的競爭機製;其六是加強行業管理,特別是針對目前條件下的整個三峽沿線的旅遊景點及配套服務體係進行檢查與整頓,提高旅遊產品的形象,對市場競爭中經營不善、資不抵債的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妥善做好企業的破產、兼並和聯合等工作,為旅遊船的安全營運和優質服務創造良好的條件與環境。

長江旅遊市場的憂思,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也是長江旅遊發展的催化劑。行家們認為,隻要我們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有效地完善落實上述這些措施,三峽旅遊業危機是可以解決的。

三峽旅遊衝擊波

自1992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案,長江三峽旅遊便一熱再熱。在湖北的宜昌,旅遊高峰時,全市的飯店旅社爆滿,有的飯店旅社床位利用率竟達110%以上,一年間全市共接待國內遊人逾500萬人次。三峽大壩地址中堡島,更是熱得火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接待遊客超過百萬。在瞿塘峽所在地的四川奉節縣,1992年5月就接待了國內外遊客10萬人次,比上年全年接待的人翻了一番;在小三峽所在地的巫山每日進出港遊客達5700人,而進小三峽遊覽的船隻還不到3000個客位,無法,隻好動員遊船由每日二次變為三次,一年下來,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5萬多人次,其中海外遊客達8萬多,創曆史最高紀錄。按說,旅遊業發展,本是創收的好事,但是,由於服務條件不配套和某些管理跟不上,致使三峽旅遊存在諸多問題。如對這些問題不重視,不逐步解決,這條旅遊熱線勢必有一天會冷卻下來。

じ酆皆嗽嗇芰Σ蛔

由於遊客甚多,船舶接待能力有限,加上沿線碼頭設施落後,一時間船舶超載現象嚴重,旅客積壓港口頻繁。

1992年5月1日,隻有幾百平方麵積的巫山和奉節港一下來了4萬多旅客。港口應接不暇,候船買票的旅客把這塊小小的客運站擠得水泄不通,遊客進出困難,使一些慕名而來的遊客叫苦不迭。

特別是基礎設施較差的萬縣港,不僅是三峽旅遊熱線停靠的一個重要港口,而且也是數十萬“川軍”出川的始發港。1992年春節前後的40天共運出幹線旅客16萬人次,而在1993年同一時間內,共運出幹線旅客22萬人次,其中節後24天就有17萬人次。盡管平均每天客流量達7000人,最高時一天超過2.2萬人,但仍然有大量的旅客滯留在港口。由於受客運設施條件的限製,造成在港的旅客食宿在街頭,有的為了買一張直達船票,硬是在街頭露宿了七天七夜,錢花完了,隻有忍饑堅持。

此外,一些不符合客運要求的客輪為了在看好的旅遊市場中撈一把,也爭相上線投入營運。有次,“川東8”號輪竟超載百多人。由於客輪設備老化,加上平時保養不夠,導致船進入葛洲壩2號船閘後,出現船艙進水的惡性事故。幸虧船在閘室內,在船閘工作人員和幹警的全力配合下,迅速從船上轉移300多人到壩上,並采取緊急措施堵洞排水,才使該輪化險為夷。時隔不久,一艘不具備航行條件的船舶也開足馬力到三峽這條熱線上拉客。因違章航行,在長江葛洲壩下遊處與另一艘上行船舶碰撞,船上數十名旅客受傷。

ぢ糜位肪巢

隨著大量旅客湧進,敲詐勒索和偷盜日漸嚴重。台胞舒秀林等女士說:“現在大陸什麼都瞎要價,想方設法‘宰’遊客。”在昆明石林,她們買一對玉器,開價5.6萬元人民幣,結果還到2.8萬元,心裏感到好舒服,認為占了便宜,結果來到大觀樓一家商店隻需304美金(2500元人民幣)當回到賓館問其他台胞,陳太太隻花了150元美金(1200元人民幣)就成交了,真是上當不淺。在小三峽雙龍,一位台胞自認為100元人民幣買上一箱又大又甜的蘋果很便宜,連價也沒還,就叫商販送到小遊船上。當船離開雙龍開箱看蘋果時,除上麵一層是真的外,下麵裝的全是石頭。一些台胞歎息道:“我們是無法投訴,要是在台灣,是絕對不允許的。”

更有甚者,一些偷賊,也把黑手伸向了這些遊客。1992年7月13日淩晨4時許,在從武昌開往宜昌的“三峽”號特快列車上,5號車廂的台胞俞宏善放在20號下鋪的一個裝有6350美金和350元台幣及金戒指、金元寶、金項鏈,一部日本產照相機等價值7萬多元的黃色提包被盜。在由重慶開往宜昌的一艘客輪上。來自比利時的遊客帕克先生,憑欄傾聽導遊小姐講述神女峰的動人傳說,如癡如醉。半小時後,帕克先生回到自己艙室發現自己的旅行包被盜,他找到乘警,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道:“旅——行——包——被——盜了,有照相機和衣服……”

1992年11月19日5時左右,四川省雲陽縣農民曾祥玉與宜昌市無業青年李斌合夥從巴東竄入“神農溪11”號客輪,乘遊客熟睡之際合夥行竊,從遊客肖某身上盜走2000元現金;時隔一周台胞塗秋東、林坤森等托運的行李,也是在經過長江三峽這條旅遊線的途中,幾件價值7萬台幣的皮大衣和西服等物被“割腹掏心”盜走了……

在中堡島,遊客被“宰”的現象也十分驚人。就在1993年5月這個小島還未開挖前,若要在島上遊覽一番,就有10多人湧了過來,用竹竿和繩子把車攔住,說要在車上每人交5元錢才能放行。再往前走一段路程,每人又要交3元,如果見有人不願交錢,馬上叫來幾個彪形大漢把你團團圍住,或受“宰”,或扣留起來當人質。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什麼“停車費”、“青苗損失費”、“護碑費”、“選用風景照相費”等等,真使你不到中堡島終生遺憾,到了中堡島又遺憾終生。

と峽遊:問題四伏

前些年“長江三峽遊”一路火紅。從1988年到1993年底,僅巫山小三峽就接待海內外遊客21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2億元。

然而,自1994年以來,一直走紅的長江旅遊市場出現了與預料截然相反的態勢。按常規預計,長江旅遊市場的客流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可實際情況是遊客數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以每年10%的速度持續下降。

在旅遊旺季的9—10月,一艘艘載客量達百餘人的豪華遊船,僅有幾十個零星的客人乘坐,許多遊船單航次空放,半數遊船被迫停航,1994年全年,參加“三峽遊”的遊客不過8萬人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業內人士分析,三峽遊客劇減,與前些年三峽沿線碼頭設施落後、船舶超載嚴重、遊客安全無保障、偷盜、漲價等不無關係。

在川江,不僅一般客輪擁擠,就連一些豪華遊輪也是如此。1992年5月,有16位英國遊客是專程來三峽旅遊的,因為接待遊輪嚴重超載,船方隻好動員他們別上船。他們感到奇怪:分明事先預訂好了遊船,來了卻又拒絕上船。當他憤然乘機到達廣州後,聯名向我國外交部提出了抗議。

1995年4月23日,在湖北省參加“神龍溪漂流”活動的一條豌豆角木扁舟,經過神龍溪猴子洞險灘時,櫓艄突然折斷,船體與江岸崖壁碰撞,失去平衡而翻沉,盡管隨行數艘遊船紛紛趕來搭救,仍有8名台胞不幸遇難,3名船工因搶救台胞體力不支,也不幸身亡。

不安全因素幾乎隨時隨處可見。1994年1月26日在涪陵李渡獅子背水域,載有110名遊客的“東方天女”號豪華遊船不幸觸礁,2號貨艙和中央空調艙及機艙被劃破,遊船迅速下沉,慶幸的是遊客船員立即被全部安全轉移,方才避免了一次特大的人身傷亡事故。

時隔不久的3月22日,在國內首家推出船載直升機三峽觀景服務的“平湖2000”號,由宜昌行到四川高家鎮楠竹壩處時,已試飛幾次的直升機再度升空。直升機在蒙蒙細雨中飛行約10分鍾後,突然墜入長江主航道江心,遊客或遇難或下落不明。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三峽大大小小的航行事故達50餘起。

各種漲風和亂要價更在沿線泛濫成災。

1994年8月9日,“天鵝”號江輪在巫山小三峽入口處停泊,30餘名遊客轉乘“旅遊一”號機動旅遊船遊覽小三峽,上船時“導遊”點完名船就返航了,遊客被告知要另交3元返航費,再加上門票、管理費和保險費等每人需交135元。

客運船票價格也一漲再漲。據重慶長江輪船公司客管處胡德銘處長介紹,自1992年9月長江客輪票價浮動後,船票價格一直看漲。1992年由重慶到宜昌的三等艙客票為82元,1994年一下升到136元,四等艙也由62.8元調到現在的100多元。重慶到上海的下水二等艙票價是每張807元,船票竟比機票還貴。各客運站的訂票費、客運設施費、與水運無關的機場建設基金等,也一一加在遊客身上。

據調查,目前沿長江各省的涉外遊船公司由1990年的3家10多艘遊船發展到28家59艘遊船,運力在短短4年增長了5倍,經營的企業除了交通運輸企業外,還有旅遊、經貿、能源、房地產、林業等部門,其性質有國有、集體、個體,還有不少是中外合資經營。

長江三峽涉外旅遊運輸發展速度過快,大大超過了涉外旅遊客源的增長和碼頭、航道等基礎設施的承受能力,呈現明顯的盲目性。

各家旅行社、輪船公司樂此不疲地爭相造船自有其小算盤:一條豪華遊船的造價雖高達4000—7000萬元,但隻需5年時間,便可收回全部投資,且運行10年後殘船價格不會低於1000—2000萬元。有關人士認為,重振長江旅遊業的雄風,關鍵在於加強對旅遊市場的管理,要成立一個統管長江旅遊的權威機構,負責指導協調沿線各景點和各遊船公司,使之有序從事三峽旅遊的接待和服務。要盡快製定“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規劃”,不斷拓展新景點,加強景點的旅遊價值及旅遊資源的開發。要確立高、中、低檔遊船的合理布局與目標市場,確保服務水準。製定最高限價,並建立相關的監督部門,形成健康正常的競爭機製……

專家認為:隻要我們按經濟規律辦事,完善落實上述措施,三峽旅遊業的危機是可以解決的。

無序競爭釀惡果

重慶朝天門,俗稱“水上門戶”。伴隨著中國改革大潮的到來,各家大辦航運,“長航”一統長江的格局被打破,從而使重慶這個“水上門戶”百舸爭流,充滿生機。正如桂慧樵在采訪中看到的一份資料顯示的那樣:到1997年底,僅在朝天門從事水上客運的輪船公司多達60餘家(包括高速船),客輪320餘艘,等級艙客位超過13萬個。此外,享有“水上賓館”之稱的豪華遊輪,也不少於58艘。桂慧樵在文中寫道,由於各類船舶的無度發展,使“遊船大戰”派生出的“拉客大戰”和目前出現的“回扣大戰”在享有“水上門戶”之稱的朝天門愈演愈烈。戰場已從這裏延伸,一直波及到宜昌港。特別是曠日持久的“回扣大戰”,把長江三峽旅遊炒得“風風火火”又“悲悲切切”。

ぁ盎乜鄞笳健庇演愈烈

1997年8月26日,交通部在補充和修改《水路旅客運輸規則》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售票代理費按代售船票票款(扣除旅客港務費、客運附加費)的1%計算。然而,這一規定在朝天門不但不能得到實施,反而代售票的回扣率一次又一次地在加碼。據了解,自1996年11月開始,客票代理費已大大突破了部頒的規定。到了1997年4月已由最初10%的回扣一下提高到10免1,或8免1(即8張船票可免費一張)另加20%的回扣。由於受市場的衝擊,客源的奇缺,加之船公司的惡性競爭,隨之又出現了不論船舶大小、檔次高低和航線的遠近,其回扣率統統一個樣。加上“告別三峽遊”的鼓動宣傳,致使票價回扣大戰逐步升級。就連最有實力的國有企業——重慶長江輪船公司也難以抗拒,於是他們不得不同樣的將回扣由原來的7%一下提高到15%,最高時已突破30%。而一些競爭實力較弱的地方輪船公司見狀後,隻好再把回扣率一提再提。於是到了1998年2月,有的輪船公司幹脆由原來的8免1,一下提高到6免1,5免1,回扣率猛增到50%,進入5月份,個別輪船公司甚至加大到60%,嚴重擾亂了客運市場的秩序,使國家和企業的利益蒙受巨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從1997年開始到1998年6月上旬,僅是參與朝天門客運運輸的部屬、省屬和地方的16家輪船公司,損失就高達3700萬元。

1998年5月下旬桂慧樵慕名來到朝天門,發現人們議論最多的無非就是票價回扣,而一些售票點和他們雇用的“羊兒客”到處可見。他們手中拿著一本本客船公司的簡介,強行向客人推銷客票。當一位姓崔的先生拉著桂慧樵要去買他公司的船票時,幾乎在同一時間,一個又一個的“羊兒客”也圍了上來,最多時達15人之多,弄得桂慧樵招架不住。

重慶市經濟委員會交通處袁汝棠研究員告訴桂慧樵:在這場惡性競爭中,得利的是這些“羊兒客”、中間商和個別旅行社,吃虧的是各家輪船公司,而受害的則是廣大旅客。

正因為這些人嚐到了拿回扣的甜頭,於是各類訂票網點和代理商、中間人以及“羊兒客”,如雨後春筍在朝天門一帶不斷地出現。據重慶港客運總公司李敏總經理介紹:到目前為止,全市的各類船票售票點已達數百個,僅長濱路到嘉濱路(包括朝天門地區)就有50多家。

た馱聳諧≈刃蚧炻

客票市場的大混亂,必然導致客運市場秩序的混亂,更有甚者,一些既無實力、又無身份的售票點及輪船公司開始“大放爛藥”。他們打著“長航”的金字招牌四處攬客,使“長航”蒙冤不少。重慶長江輪船公司本來在重慶隻有公司和港客運站大廳兩個售票點,但當時在長濱路至嘉濱路的幾十個船票售票點中,有七個均打著“重慶長江輪船公司”和“長江輪船總公司”的牌子,其中有3家盜用了長航集團總公司企業徽記從事船票經營活動。個體戶周興方開的長江輪船售票中心,竟一字不差地在售票大廳前掛著“重慶長江輪船公司售票大廳”的招牌,公開侵犯企業利益,使該公司名譽和信譽蒙受嚴重損失。

1998年4月3日下午,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的任啟明在“長江航運公司重慶售票處”買了三張到城陵磯的船票,每張298元。一上船,有人就告訴他,“你這種票200元就可以買到”憋著被宰了一刀的氣,任沒出聲,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氣得任毫不客氣地稱“賊船”。

原來任啟明指明要購“江渝7”號輪船票,卻購回了3張“長月”號輪船船票,使本來乘江渝船兩天兩夜就能到長沙的航程,結果用了3天3夜,原打算借這個機會,看看即要消失的三峽風光,最後隻能在睡夢中相見。

任回到單位後,橫豎咽不下這口氣,於是,一封控訴信遞到長航集團紀委,引起了長航集團總裁李宗琦和紀委書記姚榮建的高度重視,指示責成重慶公司紀委調查處理。

通過調查,任先生的三張船票是由冒牌售票點售出的。說這是三張船票,倒不如說是一把利刃,它不僅砍傷了作為“上帝”的任啟明等人,也把重慶長江輪船公司刺得遍體鱗傷。

現任重慶長江輪船公司運輸部副部長胡德明,無比憤慨地對桂慧樵說:由於某些這樣的售票點肆無忌憚地擾亂票務市場,使該公司被迫降價售票,僅此一項該公司1997年就多支出570萬元,1998年1—6月上旬,也是因為高回扣,使企業蒙受近400萬元的經濟損失。

為了維護旅客的利益和公司的合法權益,該公司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並於5月11日在重慶地區報刊上公開刊登啟事,用法律武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對盜用該公司名稱和企業標徽的單位或個人,將提起訴訟,要求經濟賠償,依法討回公道。

讓我再看你一眼

舉世聞名的三峽是長江中上遊最為雄偉壯觀的峽穀,被喻為大自然的“山水畫廊”,旅遊熱線上“黃金水道”,三峽兩岸眾多的曆史名勝古跡也都是不可多得的旅遊景點。特別是長江三峽大壩的興建和國家旅遊局將三峽列入我國1992年14條旅遊專線之後,使三峽旅遊成了熱上加熱的熱線。

と峽開發帶來的旅遊效應

長江三峽旅遊熱持續升溫,是三峽開發帶來的效應,在這些紛紛奔向三峽的遊客中,有高層幹部、專家、學者、普通職員、個體戶和離退休的幹部、工人等。據了解他們中間絕大多數是專程或繞道前往的,他們打著“告別三峽遊”的條幅,唱著“讓我再看你一眼”的歌曲湧進三峽,而一些海外旅遊團也不遠萬裏慕名而來。此間,國家三令五申製止的公費旅遊團仍遊興未減,也紛紛打著各種旗號或從宜昌乘船溯江而上,或由重慶乘客輪順水而下,使剛剛刹住的這股逆流又再掀波瀾。此外,一些考察團熱也隨之升溫。據宜昌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僅1992年頭5個月,就接待了各種類型的考察團多達40餘起,在他們看來似乎大壩將在瞬間聳立,三峽將不複存在了,然而,在長江下遊一向屬“溫冷線”的上海人遊三峽,從1992年春起也一熱再熱。據上海長江旅遊公司反映,從1992年春開始每二三天就發一個團,日程已排到年底。為了減少旅遊環節和客輪壓力,該公司已開發了飛機和火車上水,然後再由重慶沿江而下的旅遊項目,以緩解客流的緊張。

為了認真做好遊客的接待工作,及時滿足遊客們的需要,國營大型骨幹企業——中國長江輪船總公司連連加發班船,縮短修船周期,一些地方船運公司除調整航線、增加停靠點外,在長江中上遊的多家水運企業中,還在大壩壩址三鬥坪一帶增開了數條臨時客運航線。盡管目前自重慶發出經過三峽的這條航線上有近70艘客輪、旅遊船,但普通客船下水艙位票仍供不應求,就連已經無人問津的五等散席票也難以到手。原來從漢口發航有時隻有幾個客人的漢渝班輪,而今也基本滿載。各檔次旅遊船票更是頻頻告急,隻能滿足一半遊客的需要。據重慶港客運部門統計,僅是1992年5月份,由重慶出發的中外遊客已超過15萬人次,日均運量5000多人,導致重慶港、航和旅遊部門均處於滿負荷運行的狀態,還有上升的趨勢。

こ負荷運轉的川江客運

由於這類遊輪接待工作極為繁忙,擔負著長江國際遊客接待任務的中國長江海外旅遊總公司,為了縮短運輸周期,也已將原來漢渝往返10天的航班改為9天,一些地方船運公司也相應采取了一些措施。盡管如此,還是難以對付日益增多的海外遊客,致使船舶超載違章航行。1992年5月5日,“招商”號遊輪在重慶港接受一批三峽之行的英法等國外賓和一些台胞的任務,由於事先安排不周,致使這艘定額隻有94個客位的旅遊船一下超員60人,事後重慶長江港監部門要求船方動員遊客下船,此事立即引起了交通部的高度重視,林祖乙副部長在批示中強調:“售票應按定額銷售,船運公司有責有權監督安全……這次事件對各有關責任者應通報,以提醒各旅遊單位注意。

然而,船上也有苦衷。據“隆中”號旅遊船老船長陳安榮介紹,造成旅遊船超載和少載的主要原因,除組團和旅遊部門考慮不周外,地上的接待和交通運輸不配套,臨時改變計劃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一次,從加拿大組團來三峽的旅遊的120人,原包乘從西安到重慶的大型客機,後因故取消,隻有一架小飛機。無奈先運來50人,但還有70人不能按時到達,遊船隻有一等再等。為了確保該航程的航行時間,又不影響船上其他遊客的沿途遊覽,船不得不開航。但考慮一些晚到遊客的困難,船方隻好與負責接待的重慶分社聯係,若飛機抵渝迅速將遊客用車送到萬縣,船在萬縣等。盡管這些遊客連夜兼程趕路,吃了不少的苦頭,但畢竟還是上了船,按時遊了三峽,否則就給遊客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出現少載客的現象。諸如此類的情況在這條航線上已是屢見不鮮了。

在旅遊行業幹了20年的台灣旅行業保險協會的蘇誌賢先生頗有感觸地說:大陸造成船舶超載和少載的原因還在於,旅行社隻顧組團招攬生意,但不從接待能力的實際出發,片麵認為人越多越好,其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由於一些到大陸來的遊客均受到簽證和沿途旅遊時間的限製,一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不僅給國內交通服務行業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和壓力,更重要的是給對方的信譽以致命的打擊。這次他帶31人的旅遊團來大陸遊三峽,誰知在昆明訂的是金龍飯店,後因客滿臨時又改在昆明飯店,從昆明到成都本來是下午3點多鍾的機票,結果因超售又改在當晚9點50分,在從成都到重慶的途中31人就有6人是硬臥,遊客意見特別大,花錢買了個不愉快。再加上原訂好了的船票一改期,使計劃全打亂了,如果在大陸多耽誤一天,所有費用均全部由自己承擔,無奈隻有求助船長幫忙把遊團帶下來,盡管在船上有12人睡在酒吧,領隊和全體團員都睡沙發,但走總比多呆一天好。

目前,在川江不僅旅遊船是這樣,就連一般的普通客輪也是應接不暇。盡管每天有10多班船分別由重慶、萬縣發往長江三峽的各條航線,但遊客在港滯留和超載的現象仍為突出。一些不具備航行條件和不按規定航線、超越航行的船舶也競相開到三峽這條熱線上拉客。

在三峽大壩壩址——中堡島,這裏除了刻有幾十塊醒目的“中堡島”和“三峽壩址”的石碑外,並沒有什麼迷人的景觀,然而,沒法阻擋住人們爭睹三峽壩址的好奇心,使這個昔日荒無人煙的江中小島成為旅遊點中的熱點,每天上島觀光旅遊的人像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湧來。據了解,僅近兩個月就接待了中外遊客30萬人,最高日停車達數百輛,泊船30餘艘,遊客近2萬人。在這塊不到2萬平方米的江心小島上,真像開了鍋似的,特別是那些漁民的小木劃子,隻顧拉客上船,而不顧遊客安全,在島邊既無固定的碼頭,又無配套的安全設施,一些船舶隻能亂停亂靠,使本來難以控製的川江航運秩序再添許多的煩惱。

在瞿塘峽所在地的四川奉節縣,可說是旅遊的黃金之地,僅是1992年5月份就接待了國內外遊客10多萬人次,比1991年全年接待的人次翻了一番。五一前後,平均每天有3000多人到奉節遊覽,而最多的一天客流量超過5000人,縣城所有賓館、旅社暴滿。盡管有關部門采取了應急措施,在能夠利用的餐廳、會議室臨時加鋪,電影院錄相室通宵放映,每晚仍有數百名旅客滯留在街頭無處住宿。

特別是人滿為患的重慶港,更有難言之苦。在不到四五百米長的朝天門港區內,竟有10多家地方船公司擠在這裏設點售票。由於這些服務點隻是以拉客實現經濟效益為目的,加上管理不善,導致這一帶秩序混亂,高音喇叭終日不斷,鬧的人心惶惶。一些號稱“遊擊隊”的地方船視旅客安全而不顧,船抵港後未經調度部門的允許,便設法擠檔靠坡,造成船舶之間為搶停靠點、爭奪水域而發生矛盾。此外,一些倒賣船票的的票販子也趁機而入,他們以各種手段進行違法活動,坑害遊客。據重慶港公安局反映,僅是近兩個月來,就抓獲倒賣票證團夥38起,沒收非法所得2.6萬元。為了狠狠打擊這夥犯罪分子,公安局對鄧君等18名票販子進行了公開的處理。

ち釗說S塹摹霸齏熱”

長江旅遊船的誕生始於80年代初期。自1979年4月全國交通工作會議決定在長江上建造一批新型旅遊船後,長江上第一艘遊輪“神女”號就由東風船廠設計建造出廠了。此時又有“三峽”、“峨眉”、“長城”、“西陵”、“隆中”“長江之星”和“長江明珠”等10多艘中高檔的旅遊船也相繼在川江投入了營運,一些地方船運公司也先後造了一批低中檔的旅遊船均進入旅遊行業。盡管造一艘這類的船少則三四百萬元,多則三四千萬元,比普通客船投資大得多,但在絕大多數的川江客運企業中,1992年的造船計劃中旅遊船仍被列為首位。僅有幾百名職工的涪陵市輪船公司,已擁有一艘價為300萬元的“太白”號中檔次旅遊船,1991年又用幾乎全部資金和貨款製造了一艘比“太白”號貴得多的旅遊船。與此同時,川陵、川東等輪船公司和宜昌地區的一些旅遊部門也都在爭相建造這類中高檔的遊輪。固定資產不過數千萬元的川陵輪船公司,除了擁有較豪華的“天府”、“天鵝”號等遊輪外,新建造的“天龍”號也將投入營運。值得注意的是,就連長江中下遊的武漢、蕪湖、南京和上海也在打著造船的主意,就像當年沿海都市大興酒店一樣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由於各家企業競相上旅遊項目,1992年川江投入營運的新旅遊船將多於往年,僅是1992年頭幾個月,已有三艘中高檔的遊輪出廠。現在,在船廠焊鉚漆飾的據最保守統計也有10艘之多。他們算過這樣一筆賬,造一艘相當於四星級酒店的豪華遊船,投資四五千萬元,一般五六年便可收回成本。從現在到三峽大壩建成十五年左右的時間中,盈利唾手可得。然而,這種算賬方法基本是理論推算,實際上出現的情況可能並不如此。

長江旅遊出現的冷和熱,這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冷中趨熱、熱中降冷是自然的現象,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1991年長江三峽一下出現了冬季旅遊熱,可說是前所未有的,但這個熱不到一月就消失了,直到4月船舶才開始陸陸續續地上線投入營運。回顧長江二十多年來三峽旅遊出現的“冷熱病”,不得不令人深思。況且,旅遊者增多和交通設施不適應也會出現“瓶頸”現象,如長江沿途停泊碼頭均屬原始。重慶和宜昌的機場、鐵路吞吐能力沒有多大改善,勢必影響客流增長,降低接待質量。在船多客少的情況下,如同過去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酒店競相刹價的現象,有可能在“黃金水道”上重演,所以對造船者來說,“三思而後行”尤為重要。

と峽旅遊熱該降溫了

今日的“三峽熱”無疑為三峽沿線旅遊業發展帶來契機,然而,“三峽熱”帶來的長江上的秩序混亂,也給人們帶來幾分憂慮。

因此,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旅遊,勢在必行。殊不知,旅遊本身就是個舒適、幽雅、輕鬆的活動,何必搞得那麼緊張,勞民傷財,遊三峽也非在一夜之間,況且,修建大壩時間需長達十五年之久,在施工期間水路交通也是暢通的,三峽旅遊根本不會受到影響。

據有關旅遊部門的權威人士介紹,三峽工程一旦建成,雖然“險”字有所減少,但“秀”字卻有些增加。由於水位升高,水麵展寬,峽感略有減少,但雄,奇,幽的風采仍基本保存,許多“不是三峽勝似三峽”的風景區將相繼開發利用,千裏三峽勝景將構成縱橫交替的旅遊網,而一些被淹沒的文物古跡也將妥為保護。有關專家分析後說,一旦大壩聳立,三峽風景線將成當今世界絕無僅有的,具有濃鬱中國特色的最大旅遊勝地之一。

既然如此,人們又何必非選在這時爭相來三峽進行這種超負荷的旅遊呢?有組織、分期分批地進行遊覽,不僅使遊客在旅途中有個安全、舒適的外部環境,盡情領略祖國大自然的美,同時,也不會出現盲目造成客運秩序的緊張和混亂,縱然有時來得猛一些,也不至於造成目前這種恐慌的氣氛。

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做好宣傳工作,對當前出現的“三峽熱”適當降點溫,並加強對客運秩序的整頓,凡不符合條件的客船,一律取消經營權,嚴禁超售,超載和超越航線航行。建立和健全打防機製,嚴肅查處違法和攪亂運輸市場的行為。打擊各種水上刑事犯罪分子。同時,對遊客進行乘船的有關安全知識的宣傳,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沿江各港口和臨時停靠點,必須按規定配備好與此相適應的安全設施,港航部門應相互配合,對日益驟增的遊客除加強組織和正確的引導外,還要做好接待和運送工作,維護好水上客運正常秩序,確保遊客在遊覽中的絕對安全。

三峽遊何時再現輝煌

來自重慶市水路客運市場管理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4年剛剛結束的夏季旅遊中,從重慶港發往長江沿線的旅客人數,8月份比7月份又有較大幅度下降,七八兩月每月出港人數竟不到800人,最少的一天僅300人,與前年同比每天出港人數減少3300人左右,與2003年“非典”後同比也有較大幅度下降,已有近70%的三峽旅遊船停運,三峽遊跌入了14年以來的最低穀。

隨著三峽大壩二期工程完成和庫區蓄水,長江三峽以嶄新的容姿展現在世人麵前,遊船通過三峽大壩本身就是一道壯麗的風景。遊船通過三峽大壩五級船閘,在大壩壇子嶺看大壩風景,在壩前看泄洪,這些獨特的景觀都為新三峽增添了新魅力。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導致這一黃金旅遊線“黃金效益”流失,給其可持續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ぁ岸臒礎庇輾⒌母盒в

說起三峽旅遊的幾起幾落,湖北和重慶兩地業內人士記憶猶新。自1992年三峽工程動工引發一次小的浪潮後,三峽旅遊便沉寂下來。1997年,三峽工程大江截流,一些旅遊企業為招徠遊客,對三峽旅遊進行了一番惡炒,“長江大江截流,三峽美景不再”、“峽江風光行將消失”等一類文字頻頻見諸媒體、廣告。一時間“告別三峽遊”火透半邊天,近30萬海外遊客和100多萬國內遊客蜂擁而至,使地處三峽中段的巫山景區人滿為患,不堪重負。

這一空前的“超前消費”,使之後的三峽旅遊市場迅速陷入低穀。第二年,這裏接待的遊客總數僅30萬人。在接下來的兩三年間,三峽旅遊市場的持續低迷,“套牢”了當年看好這一市場的旅遊開發商。盡管從1998年開始,重慶市和宜昌市先後舉辦規模盛大的“三峽國際旅遊節”,但收效微乎其微。以地處三峽中段巫山全市客流量計,1997年曾高達135萬人,第二年銳減到30萬人。

2002年,三峽工程迎來第二次大江截流,一些旅遊企業又借機熱炒三峽遊,提出了“三峽絕版遊”、“三峽原貌遊”等新概念,在一些網站上,一些旅遊商甚至故伎重演,再次出現了“三峽即將消失”、“告別三峽遊”的提法。由於重慶、宜昌和武漢等地對夔門、豐都鬼城等即將逝去景點的同步熱炒,吸引了全國30多個省市上千家旅行社的注意力,使三峽遊再度高燒。長江三峽線又持續出現了比1997年更為火爆的場麵,繼春節旅遊黃金周日接待遊客突破萬人大關後,“五一”黃金周期間,幾乎每天達到1.5萬人左右,最多的一天(5月3日)經長江三峽進入小三峽的遊客達到2.5萬人。

盡管“惡炒”不遺餘力,但2004年人們盼望的旅遊高峰不僅沒有到來,反而比2002年同期少了近一半的遊客。據重慶市水路客運協會負責人胡德明介紹,2004年7月份從朝天門發出的遊客總數為41835人,平均每天發船量4.3班,而2002年同期平均每天發船量為8.18班,共發出10多萬名遊客。2004年8月份,從朝天門發出的遊客數進一步下滑,僅3萬人,跌至三峽旅遊10多年來最低穀。

一些有識之士呼籲說,開發一個好的旅遊品牌,關鍵是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短時間的過度炒作必然導致市場盲目增長和旅客的超前消費,不利於長江三峽旅遊業的長遠發展。我國著名旅遊教育家,全國特級導遊評委會專家組成員陳蔚教授認為,“告別”也好,“絕版”也罷,導致的惡果都一樣。上世紀90年代兩次大起大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遊船公司和旅行社的急功近利。在盲目跟風(據說“告別三峽遊”最初是港澳台旅行社為贏得市場炒出來的),推波助瀾的背後,實際上是借題發揮的短期行為。這種“押到一寶算一寶”的做法,最後隻能自食苦果。

ぁ熬婪住幣起的後遺症

旅遊本身是一種舒適、幽雅、輕鬆的活動。前幾年旅客蜂擁而至,因接待能力有限,一時間投訴糾紛不斷,旅遊企業也為應訴而叫苦不迭。

突如其來的源源客流,大大超過了三峽遊現有的接待能力。旅行社疲於應付,難以兌現承諾,遊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旅行社聲譽也大受損害。

對旅行社大打折扣的服務,多數遊客因出門在外忍氣吞聲,但也有一部分遊客會聯合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不惜用激烈的方式向隨團導遊或旅行社“討說法”。如35名從重慶乘船到宜昌的遊客,因不滿意當地旅行社,遊客搶走了營業執照,雙方甚至在衝突中大打出手;另一家旅行社的隨團導遊在途中與遊客發生爭執,竟被一遊客咬掉半隻耳朵;花400元遊覽三峽的26名北京等地的遊客,對旅行社安排住船員休息室不滿,竟在返程後不冷靜地以圍攻、毆打導遊的方式,給旅行社施壓,要求退賠高達4000元的旅費和精神損失費;長春吉航旅行社和武漢某大學旅行社,不得不向104名因不滿遊船上的服務,憤而中斷三峽旅遊的長春遊客共同支付高達13萬元的退款和賠償……

在奉節白帝城還出現遊客不坐滑竿,轎夫竟然施暴的怪事。當時,劉文秀等一行6名遊客高高興興來到奉節白帝城,他們考慮到上山的路陡峭,便準備乘坐滑竿上山。劉文秀詢問抬滑竿的轎夫多少錢一個,一高個男子回答50元。劉嫌價錢太高,轉身又去問其他轎夫,回答30元可以乘坐。高個子發話威脅劉文秀等,不準坐別人的滑竿,否則就打斷他們的腿。劉文秀等遊客見遇上了“土霸王”惹不起,躲得起,決定不坐滑竿,步行遊覽。可他們剛走出幾步遠,高個子男子一夥近10人便持木棒、磚頭將劉文秀等人圍住,企圖強迫他們坐滑竿。遭到拒絕後,高個子男子一夥人竟出手“教訓”了劉文秀等人,結果3人被打傷送進醫院救治。

收費管理混亂,黃金品牌受損。近年來,三峽景點門票紛紛漲價,也造成了不少遊客的不滿。據初步了解,從2003年5月後,三峽各景點門票漲幅20%至50%不等,有的掛牌價已達150元。景點雖然漲了價,但不少景區建設卻沒有新變化。

一位遊客告訴桂慧樵,從目前三峽遊價格看,如果從北京或上海來的遊客乘坐一般遊船一等艙的話,其票價為1022元/人,加上幾個景點好幾百元的門票及往返機票等,那麼遊一趟三峽的費用大概是3000多元,已接近遊覽新、馬、泰的價格。他說,北京的重要景點如故宮的門票價也隻有60元/人,如果三峽景點門票高達上百元,遊客是很難接受的。

在一艘客輪上,一位領隊告訴桂慧樵,他們有100多名遊客,都是從號稱“重慶市國內旅遊20強”的某旅行社購買的重慶至宜昌兩日遊船票,780元的票價,高出重慶市旅遊信息網公布的價格標準41%以上,相當於2004年初重慶至宜昌6日遊的網上報價。如此高的價格,遊客以為包含了餐費,但導遊每天還要向包餐的遊客收取高達70—80元的夥食費,使他們無法接受。

在遊覽中,由於客流過大,旅行社給100多人的團隊大都隻配備1名導遊。船行至豐都鬼城,一直見不到蹤影的導遊一下子活躍起來。在勸遊客進門拍照、摸石頭算命、給亡人進香燒紙等環節時費盡口舌。一位遊客給桂慧樵算了一筆賬,她算了一次命,燒了兩回香紙,拍了一張紀念照片,用去近200元。如果再加上自費遊覽白帝城的70元門票款,費用就更高。

三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黃金旅遊線,也是重慶、湖北兩地精心打造的世界品牌,而一些企業和個人的不規範行為,正侵蝕著這一品牌的黃金亮色,這對三峽遊整體形象無疑會帶來不利影響。

隨著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動工興建,遊三峽、小三峽的遊客逐年增多。近年逐年升溫的巫山旅遊突然由熱變冷,一些不擇手段坑害遊客,而又得不到及時處治的“水霸”,是遊客下降的另一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