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亡了,與我何幹?”(2 / 3)

當然,在那桐看來,無論榮祿,還是奕劻,雖堪稱大樹參天,但皆不能庇蔭自己一生平安。唯有博得老佛爺慈禧之信任,才至為關鍵。庚子之變後,那桐奉命留京處理善後事宜,不辭辛勞,格外賣力。其精明能幹終引起了遠在西安的慈禧之關注。光緒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那桐收到好友桂月亭密函,“雲皇太後因桐在京辦事得力,特頒賞銀六百兩”。並要求那桐“不必具折謝恩,不令宣露”。果不其然,三個月後,那氏收到慈禧的六百兩“私房錢”,“祗領心感無似”。慈禧偷偷賞錢給大臣,這在晚清堪稱異數。顯然,慈禧已將那桐視為心腹,但礙於同為葉赫那拉氏,故不便公開賞賜。待兩宮返京,那桐迅即獲得要位,出掌外務部。

此後,慈禧對那更是恩寵有加。1905年的六月初一,那桐照例赴仁壽殿彙報工作。此時垂垂老矣的慈禧,對於政事已頗顯倦怠,十分反常地對那桐說道:“爾近來辦事甚曆練,將來朝廷大事全依仗你了。”這句“全依仗你了”,對於那桐而言,既是條托孤令,更是顆定心丸,意味著自己在清廷的地位已無可撼動。

經過多年摸爬滾打、苦心經營,那桐內有慈禧當靠山,外有奕劻為同黨,可謂打通了天地線,迎來了其官宦生涯的“美好時代”。

斂財有道

官運亨通,那桐並不滿足,他的目標是一手抓權,一手撈錢,兩手都要硬。檢閱其日記,裏麵大量篇幅記述了其斂財細節,頗令人觸目驚心。要而言之,那氏聚斂之道,無外乎兩條:賣官鬻爵與開設當鋪。

前已述及,那桐從底層爬上高層,除卻能力過人,更多的是憑借財神開路。等到那桐位居中樞,一切仿佛又進入了新的輪回,重複著他年輕時的故事。一茬又一茬的下層官員登門拜師,求取官位,銀兩自是絡繹不絕。那每日接見訪客,都將來者背景、談吐寫於日記中,以作備忘,如:

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九日 早特用吉林直隸州程德全來拜,號雪樓,四川人,在黑龍江有年,人能幹有吏才。

光緒三十年十一月初六日早南非洲總領事官劉玉麟來拜門,汪伯堂介紹也。劉為廣東香山人,美國學生,在外洋廿年,現年四十歲上下,號寶森,人極明白能幹,辦交涉上等人物也。

光緒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今早江蘇補用道虞和德,號洽卿,浙江寧波府鎮海縣人,年三十九歲,上海荷蘭行買辦,梅爾思、子言介紹持贄來拜門,人精明,甚明商情,惜有市井氣也。

至於具體索賄過程,那桐並不參與,而是交與下人操辦。一次,清末民初著名學者冒鶴亭以候補道待分發。經人引介謁見那桐。幾句寒暄後,那便吩咐門下書辦做東,邀冒前往一僻靜處吃飯。席間,書辦道:“冒大人蒙中堂賞識,不久外放道台實缺,可是個美差!”當時政以賄成,每個官職價碼不同,諳於此道者除寫立字據按時報效外,還答應酌予那府書辦們若幹好處。冒鶴亭一介書生,懵然不知書辦做東,意在交易,隻是連連舉杯稱謝“那中堂恩典”而已。書辦見話不投機,撞了木鍾,懊喪地說一聲“怠慢”,即掉首而去。過了幾日,冒鶴亭經友人點撥,弄清其中底細,再度赴那府請謁,竟被拒之門外。

那桐積聚財富的另一手段便是開設當鋪。那桐任職戶部多年,深知當鋪一本萬利,乃快速致富之捷徑。自從掌管銀庫,那賺得人生第一桶金,從而正式進軍當鋪業。《那桐日記》光緒二十三年八月廿四日記道:

餘托孟麗堂價買北新橋北大街路東增裕當鋪作為己產。麗堂為總管;田詩園為掌櫃,於八月初一日接替,開市大吉。計占項一萬二千餘金,架本三萬金,存項一萬金,統計領去五萬三千餘金。餘於今日約孟總管到鋪,上香祭神,書立合同。

之後,那先後收購了燈市口等繁華地段的當鋪,生意蒸蒸日上。比如“天佑齋田二送來翠搬(扳)指一個,壓京鬆銀一千兩,每月六厘行息,四個月歸還取贖。如到期不還,銀物兩衝”。按那所記,一個小小的玉扳指,當存四個月,即可淨賺二百四十兩。當鋪收益之豐著實令人咋舌。

那桐既做官又經商,在官不光言官,在商不忘攬權,最終弄得官場如商場,商場似官場,鼓了自己的腰包,虧了朝廷的國庫。“自古召亂之道,莫甚於罔利”,信夫!

深相結納

除去攀緣上級領導,聚斂巨額財富,那桐還不忘在同僚中開發資源,尋找盟友,他與袁世凱結盟便是典型案例。

那、袁之相識,始於小站練兵時期。當時袁主動登門拜見那桐,“直隸臬司袁慰亭世凱來拜,年甫三十九歲,局麵擴大,談吐樸直,誠大器也。”那時任職戶部,掌管銀庫印鑰。袁之目的,明顯同審批練兵軍餉有關,自然給了那不少好處。通過接觸,袁發覺那桐富有學識,且行事謹慎,更重要的是其深受帝師翁同龢倚重,不啻為一隻升值空間極大的“政壇潛力股”。故袁千方百計地腐蝕這位國家幹部,與之深相結納。翻看《那桐日記》,我們不禁驚歎袁世凱用心之巧,出手之大,手段之高,花樣之多。為了“搞定”那桐,袁但逢節慶便派人送上厚禮,力求用金錢將其喂飽,不過這僅是常規手段。一次,那桐赴日本參加完博覽會,歸國之際,袁世凱不惜高接遠迎,破格接待,“舟行平穩,未正抵大沽,慰亭製軍遣小火輪來迎,易乘進口。酉初抵塘沽,換火車,戌初抵天津車站,袁宮保及闔郡文武來迎”。這哪裏還是接待朝廷中層領導,完全是遵照迎送外國貴賓或元首時的標準。

那桐好聽戲,亦喜唱戲,是個十足的票友。早在發跡前,便時常出沒於京城各大梨園。比如一回那赴慶和堂給同僚誌小岩做壽,“呼林桂生、小金彈琵琶唱玉堂春,蘇曲絕佳。小金複唱教子,老生亦好”。可知那對於戲劇,頗為內行。袁世凱於是投其所好,施以猛藥,不時做東邀請那桐聽名角名戲。另外,每逢那桐之母親生日,袁就一擲千金,出資將京城有名的戲班子請到那府演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