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二年六月初六日 五鍾起,步至護國寺口,策車至萬生園,步至咖啡館,負柳陰,對荷花久坐。登曠然亭觀秧田,折東行自如莊一帶,路旁均有荷。
愛吟詩,好古玩,喜交遊,樂山水,榮慶全然一副名士做派。然而極具文人範兒的榮慶,卻既不出自顯宦門下,更非富賈之後,他七歲喪父,家境淒涼,“陋巷逼迫,非複閥閱矣”。供職翰林後,榮慶之生活似乎未見任何起色。有清一代,京曹官最為清苦,他們時常入不敷出,隻得借貸度日。彼時之榮慶,便是這般境況,於是便成為京城當鋪和錢莊的常客。如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八日,他“以馬館百五並贄銀百五還大德通。己醜(1889)八月初一借款,其餘二百,另為立據付息。負債累累,今始清二十分之一也”。
同時,由於出身寒素,無背景無後台,榮慶之仕途亦頗艱澀。據《清史稿》載,自高中後,他“遷轉遲滯。榮慶當引見之時,或諷以乞假。謝曰:‘窮達命也,欺君可乎’”。
要錢沒錢,要權無權,十餘載京官,榮慶堪稱慘淡。
發跡之謎
既然榮慶難入諸位勢利上司之法眼,那他究係憑何發跡?透過其日記,大致有如下三方麵。
首先,辦事認真。供職翰林院期間,榮慶多從事雜務,雖頗瑣碎,但他卻能做到一絲不苟,勝任愉快。一次,他負責監督發放薪俸事宜。援照先例,榮發現每年分發薪俸之數目,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漏洞。於是他加以變通,“將應分名單,與銀封外名簽,有重複者兩張,且均無承辦者愔記,始知其弊之所在也”。後調至詹事府,光緒口諭整理清秘堂藏書。榮慶不辭勞苦,親力親為,妥善安排下屬分工辦理,“從此舊書可保無遺……將來歸入不全、蟲蝕、殘缺各書,另簿存儲,以免遺失。數年心願今日始了”。不久,榮慶因整理之功蒙皇上召見,從而給光緒留下較好印象。
其次,清廉自律。按理說,京官清苦,倘有他人孝敬,自應笑納以解燃眉。榮慶則不然。終其一生,他潔身自好,殊為難得。但凡他人之禮,榮都一律拒收:
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十一日 平陰進學生張際華到,璧其贄,拒其請。
光緒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門人到六十餘人,均璧其儀。
最典型的一次乃清末巨貪周榮曜以厚禮向榮慶行賄,榮不為所動,堅決璧還。事後回憶此事,榮還頗為得意,自認“當年不為所誤,並非有先見之明,不過義利一關早覷破耳”。榮慶堅拒賄賂,或許尚有防授人以把柄的考慮,不過此種作風確為他在官場換來極好的口碑。
再次,善結人脈。朝中有人好做官,此話無論放在何年何月,似皆適用。1899年春,朝廷外放榮慶為山東學政,恰好不久袁世凱出任東撫,二人遂結識並來往密切:
宣統二年六月初六日 五鍾起,步至護國寺口,策車至萬生園,步至咖啡館,負柳陰,對荷花久坐。登曠然亭觀秧田,折東行自如莊一帶,路旁均有荷。
愛吟詩,好古玩,喜交遊,樂山水,榮慶全然一副名士做派。然而極具文人範兒的榮慶,卻既不出自顯宦門下,更非富賈之後,他七歲喪父,家境淒涼,“陋巷逼迫,非複閥閱矣”。供職翰林後,榮慶之生活似乎未見任何起色。有清一代,京曹官最為清苦,他們時常入不敷出,隻得借貸度日。彼時之榮慶,便是這般境況,於是便成為京城當鋪和錢莊的常客。如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八日,他“以馬館百五並贄銀百五還大德通。己醜(1889)八月初一借款,其餘二百,另為立據付息。負債累累,今始清二十分之一也”。
同時,由於出身寒素,無背景無後台,榮慶之仕途亦頗艱澀。據《清史稿》載,自高中後,他“遷轉遲滯。榮慶當引見之時,或諷以乞假。謝曰:‘窮達命也,欺君可乎’”。
要錢沒錢,要權無權,十餘載京官,榮慶堪稱慘淡。
發跡之謎
既然榮慶難入諸位勢利上司之法眼,那他究係憑何發跡?透過其日記,大致有如下三方麵。
首先,辦事認真。供職翰林院期間,榮慶多從事雜務,雖頗瑣碎,但他卻能做到一絲不苟,勝任愉快。一次,他負責監督發放薪俸事宜。援照先例,榮發現每年分發薪俸之數目,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漏洞。於是他加以變通,“將應分名單,與銀封外名簽,有重複者兩張,且均無承辦者愔記,始知其弊之所在也”。後調至詹事府,光緒口諭整理清秘堂藏書。榮慶不辭勞苦,親力親為,妥善安排下屬分工辦理,“從此舊書可保無遺……將來歸入不全、蟲蝕、殘缺各書,另簿存儲,以免遺失。數年心願今日始了”。不久,榮慶因整理之功蒙皇上召見,從而給光緒留下較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