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其實載濤早有主持中樞之心,還在去年底康梁同黨在通信中就透露,他們在和載濤交往中得知,“陶(代指載濤——筆者注)公銳意改革,欲謀組一新政府”,所以,載濤與主持中樞的奕劻和謀取奕劻而代之的載澤矛盾日益激化。對於載澤拆奕劻的台,載濤是支持的,但是載澤拆台的目的是自己取而代之,這是載濤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載濤與載澤暗中較勁,都希望自己能夠取代奕劻的地位。按照梁啟超的說法,“澤遍布私人……務欲蹙濤於絕地”,足見暗鬥之激烈。
但是,載澤畢竟有政治經驗,擔任度支部尚書也有年頭了,識見和才幹頗獲認可;作為皇族親貴中出洋考察憲政的大臣,又是推動慈禧太後做出籌備立憲決斷的關鍵人物,政治上也有些聲望;載灃上台後,在罷黜袁世凱一事上,載澤又發揮了主導作用,所有這些,都是載濤所無可比擬的。
即使是對載灃的影響力,載濤也拚不過載澤,因為載灃信任載澤是政治需要,而信任載濤僅僅是血緣關係,所以在諸多問題上,載灃更傾向於接受載澤的意見,否決載濤的提議。
還有一點,載澤為取代奕劻,特別注意籠絡人才,各界名流如張謇、鄭孝胥、湯壽潛、盛宣懷,都被載澤所籠絡。時人謂:“載澤既思組閣,則延攬當時有名流之目者以厚聲勢。如張謇、鄭孝胥等,載澤皆竭力羅致,預儲為新閣大臣之選。謇、孝胥以在野之身,均特蒙召對,載澤力也。”而盛宣懷則得以掌郵傳部,對載澤感恩戴德。
相比之下,載洵、載濤沒有聲望,輿論都是負麵評價,更難以羅致到像樣的人才。所以,康梁就成為載濤羅致的對象。
就是說,對載濤來說,與康梁保持密切關係,是與載澤、奕劻暗鬥的需要,也是他為實現政治野心羅致名流的需要。
就在皇族內閣引發國人抗議、鐵路國有化導致四川局勢日益惡化的情況下,皇族內部爭鬥也近乎白熱化了。載濤遂向梁啟超打入北京做地下工作的潘若海問計。
載濤的這一舉動,讓梁啟超看到了尋找另外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同時也達到改良政治目的的機會。
於是,梁啟超及其助手和載濤一起,密謀策劃了一個政變計劃。
這個政變計劃就是:載濤以禁衛軍訓練大臣、軍諮大臣身份,收撫禁衛軍,同時拉攏駐紮保定的第六鎮統製吳祿貞,裏應外合發動政變,消滅奕劻、載澤,奪取政權,由載濤組織以康梁為主導的新內閣,以資政院代國會,實行君主立憲體製。當然,從梁啟超角度考慮,這應該隻是過渡,隨後馬上進行國會議員選舉,由國會選舉新內閣,此時,皇族自然會退出政治舞台,而由康梁徹底掌握政權。
政變計劃製訂後,梁啟超和載濤,開始分頭行動。
最關鍵的是,其實載濤早有主持中樞之心,還在去年底康梁同黨在通信中就透露,他們在和載濤交往中得知,“陶(代指載濤——筆者注)公銳意改革,欲謀組一新政府”,所以,載濤與主持中樞的奕劻和謀取奕劻而代之的載澤矛盾日益激化。對於載澤拆奕劻的台,載濤是支持的,但是載澤拆台的目的是自己取而代之,這是載濤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載濤與載澤暗中較勁,都希望自己能夠取代奕劻的地位。按照梁啟超的說法,“澤遍布私人……務欲蹙濤於絕地”,足見暗鬥之激烈。
但是,載澤畢竟有政治經驗,擔任度支部尚書也有年頭了,識見和才幹頗獲認可;作為皇族親貴中出洋考察憲政的大臣,又是推動慈禧太後做出籌備立憲決斷的關鍵人物,政治上也有些聲望;載灃上台後,在罷黜袁世凱一事上,載澤又發揮了主導作用,所有這些,都是載濤所無可比擬的。
即使是對載灃的影響力,載濤也拚不過載澤,因為載灃信任載澤是政治需要,而信任載濤僅僅是血緣關係,所以在諸多問題上,載灃更傾向於接受載澤的意見,否決載濤的提議。
還有一點,載澤為取代奕劻,特別注意籠絡人才,各界名流如張謇、鄭孝胥、湯壽潛、盛宣懷,都被載澤所籠絡。時人謂:“載澤既思組閣,則延攬當時有名流之目者以厚聲勢。如張謇、鄭孝胥等,載澤皆竭力羅致,預儲為新閣大臣之選。謇、孝胥以在野之身,均特蒙召對,載澤力也。”而盛宣懷則得以掌郵傳部,對載澤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