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這些改革成果,已經超出了改革派的預期,也超出了政府政治改革的底線。至此,中國已經進入君主立憲政體,僅僅是國會選舉尚未進行,由資政院暫時代行國會的職權而已。
重大信條頒布後,載灃似乎意猶未盡,又於次日(農曆九月十四日)以皇帝名義頒發了一道長篇上諭:
朕勤求治理,惟日孜孜,作新厥民,猶如不及。近因川鄂事變,下詔罪己,促進憲政,另行組織內閣,寬赦黨人,昨日又俯允資政院之請,將所擬憲法重要信條十九條,宣誓太廟,頒布天下,所以期人民之進步,示好惡於大公。自今以往,凡關於政治諸端,爾人民有所陳明,朕無不斟酌國情,采納公論。天生民而立之君,民之視聽即天之視聽。其有因政治弗進,熱心改良,舉動激烈者,列邦謂之政治改革。凡歐西列強由專製而入於憲政,此等階級皆所必經。今各省紛擾,禍變日深,其本意率在憲政實行,共登上理,委係激而出此,並非如前代叛民,希圖非望。
往時逆匪荼毒生靈,惟上下暌隔,情誌莫通,不得已命將出師,冀拯水火,仍將歸正,免究之旨,申諭再三。茲複披覽資政院及統製張紹曾等所請奏,益信致亂之源,實由政治彷徨,宵旰良用惻然,倘再不早變計,後患何可勝言。痛切剝膚,須臾難忍。頃適據袁世凱電奏,奉到初九日恩旨四件,已令各軍停進,一麵出示曉諭招撫,並向武昌布德意解散等語,辦理甚合朕意,並著將十二日資政院起草憲法、十三日頒布信條諭旨,一並宣示,仍恐達遲未及周知,用再諄切宣諭。有亂事省份,凡統兵大員,務皆仰體朕心,剴切布告,妥速安撫,俾皆曉然,朝廷實心與民更始,不忍再以兵力從事之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亦可渙然冰釋乎!至種族革命之謬說,容或有之,究居少數,況同在九州之近,更何有畛域之可分?
舜東夷而禹西羌,皆中夏之聖帝,豈忍以自相殘賊,同付淪胥?總之,國步阽危,至今已極,胥賴我軍民宏濟艱難,相互維助,俾我四萬萬神明之胄,躋世界於大同。倘或負固執迷,不顧公理,恃家逞憤,不慮危亡,以人道所不容,萬國所不許之事,欲實行之於中土,為國民幸福計,為世界和平計,非惟朕所不能姑息,我愛國軍民亦必視為公敵,勢難任其肆意凶殺,擾亂神州。想我愛國軍民,必能公矢公心,鹹登新治,無偏無倚,同我太平也。
這道上諭,真可謂苦口婆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真有把心都掏出來給國民看的意味。近乎哀哀泣告,請相信朝廷,相信朝廷實行憲政的決心和誠意。
同一天,資政院按照重大信條授予的職權,選舉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次日,載灃以皇帝名義正式任命,並授權他全權組閣。與此同時,又批準資政院提出的《革命黨可按照法律組織政黨》《速擬議院法、選舉法數月後開設議院》兩折。
嚴格來說,這些改革成果,已經超出了改革派的預期,也超出了政府政治改革的底線。至此,中國已經進入君主立憲政體,僅僅是國會選舉尚未進行,由資政院暫時代行國會的職權而已。
重大信條頒布後,載灃似乎意猶未盡,又於次日(農曆九月十四日)以皇帝名義頒發了一道長篇上諭:
朕勤求治理,惟日孜孜,作新厥民,猶如不及。近因川鄂事變,下詔罪己,促進憲政,另行組織內閣,寬赦黨人,昨日又俯允資政院之請,將所擬憲法重要信條十九條,宣誓太廟,頒布天下,所以期人民之進步,示好惡於大公。自今以往,凡關於政治諸端,爾人民有所陳明,朕無不斟酌國情,采納公論。天生民而立之君,民之視聽即天之視聽。其有因政治弗進,熱心改良,舉動激烈者,列邦謂之政治改革。凡歐西列強由專製而入於憲政,此等階級皆所必經。今各省紛擾,禍變日深,其本意率在憲政實行,共登上理,委係激而出此,並非如前代叛民,希圖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