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三大失誤兩個誤區(1 / 3)

倘若載灃繼續保持慈禧太後留下的班底,那麼,袁世凱和他的擁護者會致力於維護君主立憲政體,為改革、穩定保駕護航。中國在載灃的領導下實現平和政治轉型是可以期待的。

總之,罷黜袁世凱後果極其嚴重,此後一係列問題,都是由此派生的。比如,有袁世凱在,籌備憲政應該能夠比較順利推進,正如外國觀察家所說,“袁不會進行草率的試驗和欠穩妥的冒進,而隻會推進理性和必需的改革,大清國能夠消化並吸收這些改革的速度有多快,改革推進的速度就會有多快”。就是說,改革脫軌的可能性不大,也就不可能出現皇族內閣;也就不可能在錯誤的時間倉促出台鐵路幹線國有化政策;川亂、鄂變就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了,也會很快化解……

應該說,載灃還有機會彌補這個重大失誤。那就是在不得不提前廢除軍機處、成立新內閣時,起用袁世凱組閣。甚至,在武昌起事後第一時間起用袁世凱,授權他組織新內閣,都可能還有機會保住君主立憲政體。但是,載灃又一次失去了機會。武昌起事,袁世凱呼籲立即組織責任內閣,開放政權,江南名流張謇等也發出同樣的呼籲,載灃在既得利益的親貴少壯派壓力下,心存僥幸,一味敷衍;當不得不起用袁世凱時,隻授予一個湖廣總督的頭銜;迫不得已時,才授予欽差大臣的兼銜。可是,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是湖北一省的問題了,東南各省都已不穩,以袁世凱所獲授權,他很難統籌全局、兼顧各方,以至於武昌未靖,皖贛江浙相隨,東南各省相繼獨立。一度還希望清廷通過組織責任內閣,盡快實行憲政以消弭內亂的張謇等改革派領袖人物也不得不改變態度,轉而策動各省響應義舉,江浙獨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倘若載灃接受袁世凱和張謇等人的建議,迅疾組織以袁世凱為首的責任內閣,那麼,不僅武漢三鎮會很快收複,江浙獨立之事也未必能夠發生,也不會有張紹曾等人的兵諫,山西兩標新軍的革命,更不難撲滅。

重大轉折關頭,時機轉瞬即逝,僅僅不到一個月的工夫,載灃不得不全盤接受了袁世凱的建議,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也,《重大十九信條》和解散皇族內閣的舉措,都不足以恢複朝廷的公信力,連朝廷詔書也承認,雖然頒布憲法信條十九條,告廟宣誓,但“徒以大信未孚”,沒有收到預期效果。而且,此時的袁世凱仍然受到皇族親貴少壯派的激烈攻擊,本來就離心離德的袁世凱,對這個政權的失望進一步加劇,不可能盡力效忠了;那些皇族親貴們在這緊急關頭也隻是躲在角落裏痛快淋漓詛咒袁世凱而已,沒有一個人有膽量和能力奮起一搏,大清政權就隻有垮台一條路可走了。

倘若載灃繼續保持慈禧太後留下的班底,那麼,袁世凱和他的擁護者會致力於維護君主立憲政體,為改革、穩定保駕護航。中國在載灃的領導下實現平和政治轉型是可以期待的。

總之,罷黜袁世凱後果極其嚴重,此後一係列問題,都是由此派生的。比如,有袁世凱在,籌備憲政應該能夠比較順利推進,正如外國觀察家所說,“袁不會進行草率的試驗和欠穩妥的冒進,而隻會推進理性和必需的改革,大清國能夠消化並吸收這些改革的速度有多快,改革推進的速度就會有多快”。就是說,改革脫軌的可能性不大,也就不可能出現皇族內閣;也就不可能在錯誤的時間倉促出台鐵路幹線國有化政策;川亂、鄂變就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了,也會很快化解……

應該說,載灃還有機會彌補這個重大失誤。那就是在不得不提前廢除軍機處、成立新內閣時,起用袁世凱組閣。甚至,在武昌起事後第一時間起用袁世凱,授權他組織新內閣,都可能還有機會保住君主立憲政體。但是,載灃又一次失去了機會。武昌起事,袁世凱呼籲立即組織責任內閣,開放政權,江南名流張謇等也發出同樣的呼籲,載灃在既得利益的親貴少壯派壓力下,心存僥幸,一味敷衍;當不得不起用袁世凱時,隻授予一個湖廣總督的頭銜;迫不得已時,才授予欽差大臣的兼銜。可是,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是湖北一省的問題了,東南各省都已不穩,以袁世凱所獲授權,他很難統籌全局、兼顧各方,以至於武昌未靖,皖贛江浙相隨,東南各省相繼獨立。一度還希望清廷通過組織責任內閣,盡快實行憲政以消弭內亂的張謇等改革派領袖人物也不得不改變態度,轉而策動各省響應義舉,江浙獨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倘若載灃接受袁世凱和張謇等人的建議,迅疾組織以袁世凱為首的責任內閣,那麼,不僅武漢三鎮會很快收複,江浙獨立之事也未必能夠發生,也不會有張紹曾等人的兵諫,山西兩標新軍的革命,更不難撲滅。

重大轉折關頭,時機轉瞬即逝,僅僅不到一個月的工夫,載灃不得不全盤接受了袁世凱的建議,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也,《重大十九信條》和解散皇族內閣的舉措,都不足以恢複朝廷的公信力,連朝廷詔書也承認,雖然頒布憲法信條十九條,告廟宣誓,但“徒以大信未孚”,沒有收到預期效果。而且,此時的袁世凱仍然受到皇族親貴少壯派的激烈攻擊,本來就離心離德的袁世凱,對這個政權的失望進一步加劇,不可能盡力效忠了;那些皇族親貴們在這緊急關頭也隻是躲在角落裏痛快淋漓詛咒袁世凱而已,沒有一個人有膽量和能力奮起一搏,大清政權就隻有垮台一條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