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曆史未入海洋時期以前,西方沒有一個國家把提倡海外發展當作政府的大事業。西人來中國者多半為個人的好奇心、利祿心或宗教熱忱所驅使,他們的事業是私人的事業;他們沒有國家或民族做他們的後盾,就是歐洲中古最著名的東方旅行家——馬可?波羅,也並未得到任何歐洲政府的援助。他的事業,在當時,與歐洲任何國家或民族的國計民生都沒有關係。到葡萄牙人發現好望角的時候,歐洲的局勢就大不同了。至少在西歐,葡萄牙、西班牙、法蘭西、英吉利已成立了民族國家。在16世紀末年,荷蘭亦經革命而獨立。這些國家的國王和權貴無不以提倡海外發展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業,那幫在海外掠財奪土的半海盜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學家又從而讚揚之。在16、17世紀的歐人眼光裏,國家富強以及靈魂的得救,都靠海外事業的成敗。個人冒險而到海外去奮鬥的,不但可以發大財,且得為國王的忠臣、民族的誌士和上帝的忠實信徒。這種人的運動是具有雄厚魄力的,他們在曆史上發起了、推動了一個不能抑遏的潮流。
李鴻章所謂“數千年來有之變局”就是這樣開始的。
二、歐洲人的蠶食
葡萄牙大航海家迪亞士(Bartholomew Diaz)於1486年,明成化二十二年,發現了好望角。十二年以後,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達?伽馬(Vasbsp;de Gama)率領小艦隊直抵葡人百年努力的目的地印度。在印度西邊的各海口,達?伽馬采買了印度土產如珍珠、胡椒、細布,及香料群島所產的香料,滿載而歸。這一次的貿易獲利六十倍。弘治十五年(1502年),達?伽馬又率領第二次遠征隊到印度,他帶到東方的資本約值二百四十萬佛郎;歸國後,帶回去的東方貨物變價到一千二百萬。但歐亞貿易,在此以前,是由阿拉伯人及意大利人壟斷,他們自然不甘心坐視別人攘奪他們的利源。而葡人嚐了滋味以後亦自不樂歇手,正德五年(1510年)的大戰決定了最後的勝利屬於新興的葡萄牙。
彼時葡屬印度總督阿伯克爾克(Albuqerque)具有絕大的野心,他想囊括印度洋及南洋各地,創立一個偉大的海洋帝國。正德五年(1510年),他占據印度西岸的大市鎮果亞(Goa)且設總督府於此。次年,他的艦隊又滅了南洋咽喉的滿剌加(Malacca),此舉開了中西衝突之端。原來滿剌加自明成祖於永樂元年(1403年)派遣尹慶出使其地宣示威德以後,曆年謹修職貢;加上鄭和在南洋的活動,尤對中國順服,葡人滅滿剌加就是並吞中國的藩屬。中國如何應付這種侵略?《明史?滿剌加傳》於無意中形容實在極了:
在歐洲曆史未入海洋時期以前,西方沒有一個國家把提倡海外發展當作政府的大事業。西人來中國者多半為個人的好奇心、利祿心或宗教熱忱所驅使,他們的事業是私人的事業;他們沒有國家或民族做他們的後盾,就是歐洲中古最著名的東方旅行家——馬可?波羅,也並未得到任何歐洲政府的援助。他的事業,在當時,與歐洲任何國家或民族的國計民生都沒有關係。到葡萄牙人發現好望角的時候,歐洲的局勢就大不同了。至少在西歐,葡萄牙、西班牙、法蘭西、英吉利已成立了民族國家。在16世紀末年,荷蘭亦經革命而獨立。這些國家的國王和權貴無不以提倡海外發展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業,那幫在海外掠財奪土的半海盜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學家又從而讚揚之。在16、17世紀的歐人眼光裏,國家富強以及靈魂的得救,都靠海外事業的成敗。個人冒險而到海外去奮鬥的,不但可以發大財,且得為國王的忠臣、民族的誌士和上帝的忠實信徒。這種人的運動是具有雄厚魄力的,他們在曆史上發起了、推動了一個不能抑遏的潮流。
李鴻章所謂“數千年來有之變局”就是這樣開始的。
二、歐洲人的蠶食
葡萄牙大航海家迪亞士(Bartholomew Diaz)於1486年,明成化二十二年,發現了好望角。十二年以後,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達?伽馬(Vasbsp;de Gama)率領小艦隊直抵葡人百年努力的目的地印度。在印度西邊的各海口,達?伽馬采買了印度土產如珍珠、胡椒、細布,及香料群島所產的香料,滿載而歸。這一次的貿易獲利六十倍。弘治十五年(1502年),達?伽馬又率領第二次遠征隊到印度,他帶到東方的資本約值二百四十萬佛郎;歸國後,帶回去的東方貨物變價到一千二百萬。但歐亞貿易,在此以前,是由阿拉伯人及意大利人壟斷,他們自然不甘心坐視別人攘奪他們的利源。而葡人嚐了滋味以後亦自不樂歇手,正德五年(1510年)的大戰決定了最後的勝利屬於新興的葡萄牙。
彼時葡屬印度總督阿伯克爾克(Albuqerque)具有絕大的野心,他想囊括印度洋及南洋各地,創立一個偉大的海洋帝國。正德五年(1510年),他占據印度西岸的大市鎮果亞(Goa)且設總督府於此。次年,他的艦隊又滅了南洋咽喉的滿剌加(Malacca),此舉開了中西衝突之端。原來滿剌加自明成祖於永樂元年(1403年)派遣尹慶出使其地宣示威德以後,曆年謹修職貢;加上鄭和在南洋的活動,尤對中國順服,葡人滅滿剌加就是並吞中國的藩屬。中國如何應付這種侵略?《明史?滿剌加傳》於無意中形容實在極了:
後佛郎機強舉兵侵奪其地,王蘇端媽末出奔……遣使告難。時世宗嗣位,敕責佛郎機,令還其故土。諭暹羅諸國王以救災恤鄰之義,迄無應者,滿剌加竟為所滅。
換句談說,明世宗僅發了幾篇紙上文章以塞宗主的責任,難怪葡人要繼續前進占摩鹿加(Moluccas)。《明史》說:“地有香山,雨後香墮,沿流滿地,居民拾取不竭,其酋委積充棟以待商舶之售。東洋不產丁香,獨此地有之,可以辟邪,故華人多市易。”此段文字雖帶浪漫風味,然離事實確亦不遠。摩鹿加亦名“香料群島(Spibsp;Islands)”,所產物品為數百年來歐亞貿易的大宗,也就是葡人及荷蘭人在亞洲最注重的。葡萄牙在摩鹿加的侵略,中國更置之不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