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人在西伯利亞所養成的交通習慣,與日後中、俄兩國在黑龍江的衝突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黑龍江及其支河,可說是亞洲北部的第四大河流係統。其他三大河皆由南向北流,唯獨黑龍江由西向東流入海,所以在自然交通時代,黑龍江是亞洲北部達東海最便捷之路,並且俄人有好幾處可以由勒拿係統轉入黑龍江係統。黑龍江上流有一支河名石勒喀(Shilka),石勒喀複有一支河名尼布楚(cha,尼布楚城因河得名)。尼布楚河發源之地離維季姆河(Vitim)發源之地甚近,維季姆河就是勒拿河上流之一支,這是由勒拿係統轉入黑龍江係統道路之一。黑龍江上流另有一支河名格爾必齊(Gorbitsa),其發源地與奧廖克馬河(Olekema)之發源地相近,而奧廖克馬河也是勒拿河的一支,這是由勒拿轉入黑龍江的第二條路。
黑龍江的中流有一支河,我國舊籍稱為精奇裏河,西人稱為結雅河(Zeya River)。精裏奇發源於外興安之山陽,其流入黑龍江之處,在其東現在有俄屬海蘭泡,亦名布拉戈維申斯克(Blagoveshsk),對岸稍南即我國的璦琿。自勒拿河來者可溯阿爾丹河(Aldan)或奧廖克馬河之東支而轉入精奇裏河上流的支河,這是由勒拿係統入黑龍江係統的第三條路。在清初的國防上,這條路尤其要緊,因為最毗近東北的腹地。
第二,俄國17世紀在伯比利亞拓展之速多因土人無抵抗的能力,俄人用遊擊散隊就足以征服之。彼時西伯利亞戶口稀少,土人文化程度甚低,政治組織尚在部落時代,其抵抗力還不及北美的紅印度人。比較有抵抗能力的要算鄂畢河上流的西伯利亞汗國(Kuchum Khanate,又稱失必兒汗國、古楚汗國),這國就是蒙古大帝國的殘餘。葉爾馬克(Yermak)於1583年奪取了其京都西伯利亞城(Sibir),西伯利亞從此得名,莫斯科王亦從這時起加上西伯利亞主人翁的榮銜。1587年(明萬曆十五年),俄人在西伯利亞附近建設拖博爾斯克大鎮(Tobolsk)。葉爾馬克原來不過是一個土匪頭目,他的隊伍大部分是他的綠林同誌,立了大功之後,莫斯科王不但寬赦了他,且優加賞賜;為國事捐軀之後,俄國教堂竟奉送他神聖尊號,葉爾馬克遂成了俄羅斯民族英雄之一。事實上,他無疑的是俄國拓殖西伯利亞的元勳。自他在鄂畢河戰勝西伯利亞汗國之後,直到鄂霍次克海,俄人再沒有遇著有力的抵抗。
葉爾馬克及其同誌,論人品及做事方法,皆足代表17世紀俄人在西伯利亞經營者。曆17世紀,先鋒隊大都是凶悍而慣於遊牧生活的哥薩克(Cossack)。他們數十或數百成群,自推領袖。在俄國政府方麵看起來,哥薩克的行動雖常不遵守政府的命令,確是利多而害少。他們自動地往前進,成功了,他們所占的土地就算是俄國的領土,他們從土人所收的貢品幾分之幾劃歸政府;失敗了,不關政府的事,除非政府別有作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害處也有,這種遊擊散隊隻顧目前,不顧將來;隻顧當地,不顧全局。哥薩克過於殘暴,因此土人多不心服,且被殺戮者就是當地的生財者。在西伯利亞做慣了,到了黑龍江流域,他們依然照舊橫行,不知道這地的形勢有與西伯利亞不同者。
俄人在西伯利亞所養成的交通習慣,與日後中、俄兩國在黑龍江的衝突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黑龍江及其支河,可說是亞洲北部的第四大河流係統。其他三大河皆由南向北流,唯獨黑龍江由西向東流入海,所以在自然交通時代,黑龍江是亞洲北部達東海最便捷之路,並且俄人有好幾處可以由勒拿係統轉入黑龍江係統。黑龍江上流有一支河名石勒喀(Shilka),石勒喀複有一支河名尼布楚(cha,尼布楚城因河得名)。尼布楚河發源之地離維季姆河(Vitim)發源之地甚近,維季姆河就是勒拿河上流之一支,這是由勒拿係統轉入黑龍江係統道路之一。黑龍江上流另有一支河名格爾必齊(Gorbitsa),其發源地與奧廖克馬河(Olekema)之發源地相近,而奧廖克馬河也是勒拿河的一支,這是由勒拿轉入黑龍江的第二條路。
黑龍江的中流有一支河,我國舊籍稱為精奇裏河,西人稱為結雅河(Zeya River)。精裏奇發源於外興安之山陽,其流入黑龍江之處,在其東現在有俄屬海蘭泡,亦名布拉戈維申斯克(Blagoveshsk),對岸稍南即我國的璦琿。自勒拿河來者可溯阿爾丹河(Aldan)或奧廖克馬河之東支而轉入精奇裏河上流的支河,這是由勒拿係統入黑龍江係統的第三條路。在清初的國防上,這條路尤其要緊,因為最毗近東北的腹地。
第二,俄國17世紀在伯比利亞拓展之速多因土人無抵抗的能力,俄人用遊擊散隊就足以征服之。彼時西伯利亞戶口稀少,土人文化程度甚低,政治組織尚在部落時代,其抵抗力還不及北美的紅印度人。比較有抵抗能力的要算鄂畢河上流的西伯利亞汗國(Kuchum Khanate,又稱失必兒汗國、古楚汗國),這國就是蒙古大帝國的殘餘。葉爾馬克(Yermak)於1583年奪取了其京都西伯利亞城(Sibir),西伯利亞從此得名,莫斯科王亦從這時起加上西伯利亞主人翁的榮銜。1587年(明萬曆十五年),俄人在西伯利亞附近建設拖博爾斯克大鎮(Tobolsk)。葉爾馬克原來不過是一個土匪頭目,他的隊伍大部分是他的綠林同誌,立了大功之後,莫斯科王不但寬赦了他,且優加賞賜;為國事捐軀之後,俄國教堂竟奉送他神聖尊號,葉爾馬克遂成了俄羅斯民族英雄之一。事實上,他無疑的是俄國拓殖西伯利亞的元勳。自他在鄂畢河戰勝西伯利亞汗國之後,直到鄂霍次克海,俄人再沒有遇著有力的抵抗。
葉爾馬克及其同誌,論人品及做事方法,皆足代表17世紀俄人在西伯利亞經營者。曆17世紀,先鋒隊大都是凶悍而慣於遊牧生活的哥薩克(Cossack)。他們數十或數百成群,自推領袖。在俄國政府方麵看起來,哥薩克的行動雖常不遵守政府的命令,確是利多而害少。他們自動地往前進,成功了,他們所占的土地就算是俄國的領土,他們從土人所收的貢品幾分之幾劃歸政府;失敗了,不關政府的事,除非政府別有作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害處也有,這種遊擊散隊隻顧目前,不顧將來;隻顧當地,不顧全局。哥薩克過於殘暴,因此土人多不心服,且被殺戮者就是當地的生財者。在西伯利亞做慣了,到了黑龍江流域,他們依然照舊橫行,不知道這地的形勢有與西伯利亞不同者。
俄人發展到勒拿河流域的時候正是明崇禎年間。在明成祖的時代,中國在東北的政治勢力幾可說是空前絕後,黑龍江全流域以及庫頁島皆曾入明之勢力範圍。到天啟、崇禎年間,遼河流域尚難自顧,至鬆花江、烏蘇裏江及黑龍江更無從顧及,明之舊業快要亡了,但滿洲遂乘機收歸己有。在清太祖及太宗的時候,滿人連年東征北伐。其戰爭及交涉的經過,我們無須敘述,但其收複的部落及土地不能不表明。因為17世紀中、俄的衝突根本是兩個向外發展運動的衝突,俄國方麵有新興的羅曼諾夫(Romanov)朝代,我國方麵有新興的清朝:可說是棋逢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