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又是絕後的,你可以重複它、超越它,但不能複製它。
後人時時地想起、品味、研究經典的目的是為了吸收借鑒它,以便去創造自己新的經典。就像愛因斯坦超越牛頓,愛翁和牛頓都不失為經典。齊白石談到別人學他的畫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因為每一個經典都有它那個時代、環境及創造者的個性烙印。哲學家講,人的一生不能兩次跨過同一條河流。比如我們現在寫古詩詞,無論如何也不會有李白、李商隱、李清照的神韻,豈止唐宋,就是郭小川、賀敬之也無法克隆。時勢異也,條件不再。你隻能創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這種“絕後”性,才使它高標青史,成為永遠的經典。
我們對經典的重複不隻是表麵的閱讀,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經典所以總能讓人重複、不忘,總要提起,是因為它對後人有啟示和指導價值。“繡出鴛鴦憑君看,莫把金針度與人”,經典不隻是一雙錦繡鴛鴦,還是一根閃閃的金針。凡經典都超出了當時實踐的範圍而有了理性的意義,有觀點、立場、方法、思想、哲理的內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導以後的實踐。理性之樹常綠。隻有理性的東西才經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證,而它又總能在新的條件下釋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鈾礦一樣,有釋放不完的能量。範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鄧小平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都是永遠的經典,早超出了當時的具體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朱自清《背影》中父親飽經風霜的背影,小提琴曲《梁祝》中愛的旋律,還有畢加索油畫中的哲理,張旭狂草中的張力,也都遠遠超出自身的藝術價值而有了生命的啟示。
總之,經典所以經得起重複是因為它豐富的內涵,人們每重複它一次都能從中開發出有用的東西,像一塊糖,因為有甜味人才會去嚼。同樣,一篇文章,一幅畫或一個理論,能經得起人反複咀嚼而味終不淡,這就是經典與平凡的區別。一塊黃土,風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顆鑽石,歲月的打磨隻能使它愈見光亮。
《京華時報》2005年5月10日
經典又是絕後的,你可以重複它、超越它,但不能複製它。
後人時時地想起、品味、研究經典的目的是為了吸收借鑒它,以便去創造自己新的經典。就像愛因斯坦超越牛頓,愛翁和牛頓都不失為經典。齊白石談到別人學他的畫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因為每一個經典都有它那個時代、環境及創造者的個性烙印。哲學家講,人的一生不能兩次跨過同一條河流。比如我們現在寫古詩詞,無論如何也不會有李白、李商隱、李清照的神韻,豈止唐宋,就是郭小川、賀敬之也無法克隆。時勢異也,條件不再。你隻能創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這種“絕後”性,才使它高標青史,成為永遠的經典。
我們對經典的重複不隻是表麵的閱讀,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經典所以總能讓人重複、不忘,總要提起,是因為它對後人有啟示和指導價值。“繡出鴛鴦憑君看,莫把金針度與人”,經典不隻是一雙錦繡鴛鴦,還是一根閃閃的金針。凡經典都超出了當時實踐的範圍而有了理性的意義,有觀點、立場、方法、思想、哲理的內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導以後的實踐。理性之樹常綠。隻有理性的東西才經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證,而它又總能在新的條件下釋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鈾礦一樣,有釋放不完的能量。範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鄧小平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都是永遠的經典,早超出了當時的具體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朱自清《背影》中父親飽經風霜的背影,小提琴曲《梁祝》中愛的旋律,還有畢加索油畫中的哲理,張旭狂草中的張力,也都遠遠超出自身的藝術價值而有了生命的啟示。
總之,經典所以經得起重複是因為它豐富的內涵,人們每重複它一次都能從中開發出有用的東西,像一塊糖,因為有甜味人才會去嚼。同樣,一篇文章,一幅畫或一個理論,能經得起人反複咀嚼而味終不淡,這就是經典與平凡的區別。一塊黃土,風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顆鑽石,歲月的打磨隻能使它愈見光亮。
《京華時報》200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