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我們從接受角度,即人接受作品時的“兩麵性、三種關係、六點需求”,談了低俗、通俗和高雅的存在基礎,這樣我們就知道社會上為什麼會有三類截然不同的作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低俗的作品是從人的物質欲望出發,刺激並滿足人的貪占、享用要求;高雅的作品是從愉悅人的精神出發,滿足人的審美要求。低俗作品讓人回歸動物的、物質的一麵;高雅作品讓人升華精神的、道德的一麵。
通俗則是低俗與高雅間的過渡地帶。但我們一般說的通俗是有方向性的,它是指從高到低的過渡。就是說作品內在的思想、藝術(審美)水準已經很高,但是照顧到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兼顧到他的需求(通常叫大眾需求),而采用了他能接受的方式。注意,這裏的要害是“高起低落”,是從高雅的標準出發落實到一個通俗的效果,從而避免了低俗。如果反過來從低俗的標準出發,就會滑落得更低,而永遠不可能達到通俗的效果。就像委派一個大學文化程度的教師去教小學,可以把小學生培養成人才;而委派一個小學文化程度的教師去教中學,則隻能把人才教成廢才。真正的好作品都是“高起低落”,深入淺出,專家學者看了不覺為淺,工人、農民讀來不覺為深,這就是通俗。這方麵著名的例子,文藝作品如中國的四部古典名著,現代作家老舍、趙樹理的作品,哲學著作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
《人民日報》2010年8月19日
上麵我們從接受角度,即人接受作品時的“兩麵性、三種關係、六點需求”,談了低俗、通俗和高雅的存在基礎,這樣我們就知道社會上為什麼會有三類截然不同的作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低俗的作品是從人的物質欲望出發,刺激並滿足人的貪占、享用要求;高雅的作品是從愉悅人的精神出發,滿足人的審美要求。低俗作品讓人回歸動物的、物質的一麵;高雅作品讓人升華精神的、道德的一麵。
通俗則是低俗與高雅間的過渡地帶。但我們一般說的通俗是有方向性的,它是指從高到低的過渡。就是說作品內在的思想、藝術(審美)水準已經很高,但是照顧到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兼顧到他的需求(通常叫大眾需求),而采用了他能接受的方式。注意,這裏的要害是“高起低落”,是從高雅的標準出發落實到一個通俗的效果,從而避免了低俗。如果反過來從低俗的標準出發,就會滑落得更低,而永遠不可能達到通俗的效果。就像委派一個大學文化程度的教師去教小學,可以把小學生培養成人才;而委派一個小學文化程度的教師去教中學,則隻能把人才教成廢才。真正的好作品都是“高起低落”,深入淺出,專家學者看了不覺為淺,工人、農民讀來不覺為深,這就是通俗。這方麵著名的例子,文藝作品如中國的四部古典名著,現代作家老舍、趙樹理的作品,哲學著作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
《人民日報》2010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