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北京的台灣家庭主婦(1 / 2)

魏太太還對我說,閑暇時,她和嫂嫂常常帶著小孩出去觀賞風景,看小羊吃草、采野花、捉蜻蜓,享受這種在台灣難得有的、回歸大自然的情調和樂趣。她說,剛來時,看到大陸人生活節奏悠閑,她很羨慕。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她發現:台灣腳步急、節奏快,經濟卻是一直穩步持續漸進發展的;而大陸雖然腳步慢、節奏悠閑,但經濟卻在突飛猛進、成倍上翻。尤其是這幾年,大陸的發展速度令人吃驚。兩邊的情況的確不大相同。

魏太太說:“幾年過去,我也熟悉了這邊的生活節奏。我們還雇了保姆幫忙。在台灣,我們是不雇的;台灣雇工很貴。我們雖然是大家庭,但也還是處處節儉,樣樣事情自己做。所以,我現在回到台灣,倒覺得台灣的節奏有點喘不過氣來了。”說到這裏,魏太太自己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起來。

有時騎自行車出去買菜,也學會了和小販討價還價

一個家庭主婦,最關心的莫過於柴米油鹽。我問魏太太:“你們住得離市區較遠,平時購物方便嗎?物價怎麼樣?”

“此處的購物中心東西還不全,我們都是進城去買。”魏太太告訴我,這裏的班車還沒有正式開通。她先生平時上下班是自己開車子;小孩子上學是公司接送;她和嫂嫂買東西,也是坐公司的車往返,差不多一個星期去一次。有時,她和嫂嫂還騎自行車到附近買一些臨時需要的物品及新鮮蔬菜。

至於物價,魏太太說:“這很難說。有的很便宜,有的就相當貴,比如進口的東西,比台灣、香港還貴。這幾年,我們已逐步熟悉了這邊商店的狀況,甚至也學會了和小販討價還價。”

談到買東西,魏太太直率地說:“這幾年我唯一不滿的是大陸一些人對我們台胞的態度。好象我們都是‘大款’,就應該挨‘宰’,我們心裏很不舒服。”魏太太已經很熟悉北京的地方詞彙。她說:“一些人口口聲聲說‘台灣同胞是自己同胞,應一視同仁’,可到醫院看病,結帳時卻是兩種價格;一些出租車司機,在外彙券取消之前,硬是索要外彙券,不給就加收人民幣,眼裏一副‘吃大戶’的神情。還有一些小販,明明賣本地人一種價格,看到我們來了,就硬改口提價。”說到這裏,魏太太顯得有些激動。“當然,我們也可以裝做是大陸南方城市的人,但我不喜歡這樣做。既然是同胞,我們隻希望能以‘平常心’相互對待。”

魏太太還說,這裏的小販常常會缺斤短兩。“一次,我和朋友買哈密瓜。她先稱了一個,小販說,14斤多,算14斤吧;我又稱了一個,小販說,12斤多,也算12斤吧。我們高高興興提著瓜往回走,越走越覺不對勁,好象手裏的瓜越提越輕。到家一稱,朋友的瓜隻有7斤;而我的那隻,才剛6斤。準斤足兩,這是商人起碼應有的道德。這一點,台灣比大陸強。台灣的東西貴一些,但在份量上決不相差分毫;而且童叟無欺,本地人、外地人一樣對待。大陸個別小販隻求近利,帶來很壞的影響。我覺得,大陸在經濟上雖然發展得很快,但社會風氣、道德水準也應相應地跟上來。”

魏太太還對我說,閑暇時,她和嫂嫂常常帶著小孩出去觀賞風景,看小羊吃草、采野花、捉蜻蜓,享受這種在台灣難得有的、回歸大自然的情調和樂趣。她說,剛來時,看到大陸人生活節奏悠閑,她很羨慕。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她發現:台灣腳步急、節奏快,經濟卻是一直穩步持續漸進發展的;而大陸雖然腳步慢、節奏悠閑,但經濟卻在突飛猛進、成倍上翻。尤其是這幾年,大陸的發展速度令人吃驚。兩邊的情況的確不大相同。

魏太太說:“幾年過去,我也熟悉了這邊的生活節奏。我們還雇了保姆幫忙。在台灣,我們是不雇的;台灣雇工很貴。我們雖然是大家庭,但也還是處處節儉,樣樣事情自己做。所以,我現在回到台灣,倒覺得台灣的節奏有點喘不過氣來了。”說到這裏,魏太太自己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起來。

有時騎自行車出去買菜,也學會了和小販討價還價

一個家庭主婦,最關心的莫過於柴米油鹽。我問魏太太:“你們住得離市區較遠,平時購物方便嗎?物價怎麼樣?”

“此處的購物中心東西還不全,我們都是進城去買。”魏太太告訴我,這裏的班車還沒有正式開通。她先生平時上下班是自己開車子;小孩子上學是公司接送;她和嫂嫂買東西,也是坐公司的車往返,差不多一個星期去一次。有時,她和嫂嫂還騎自行車到附近買一些臨時需要的物品及新鮮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