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從小養成善於與人合作的好習慣(3)(1 / 2)

5.養成記憶別人名字的習慣

羅斯福是美國有名的總統,他和善可親,異常地受人歡迎,甚至他的仆人也都非常喜愛他。人們不禁要問,他運用了怎樣的魔法使人們都喜歡他呢?其實很簡單,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總統很善於記憶別人的名字。

據說有一天,羅斯福在卸任後重回白宮拜訪新總統,碰巧新總統和太太都不在,他向白宮所有的仆人打招呼,並且禮貌而又真誠地叫起了每一個人的名字,甚至連廚房的工作人員也不例外。當他見到廚房的亞麗絲時,就親切地問她是否還烘製玉米麵包,亞麗絲隨即端出一塊玉米麵包給他,羅斯福一邊吃一邊走向辦公室,同時在經過園丁和工人的身旁時,還跟他們打招呼……

顯而易見,羅斯福充分贏得了人們的信任,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假如羅斯福再次參加競選,相信他仍會成為美國總統。

由上述事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社會交際中,如果你能準確無誤地記住對方的名字,你成功的砝碼會增加一倍。

周恩來總理是這方麵的典範,總理生前能夠贏得人民的敬佩,是因為他的平易近人和功勳卓著。周總理能夠在第二次見麵時很快叫出別人的名字,不管這個人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

能夠叫出別人的名字,一下子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時交際雙方可以很快進行深入的交談,親切感就是從你的言語中流露出來的。這給人一種印象:你的心中裝著他,他在你的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是有價值的,是引起別人注意的人。被叫出名字的人有一種心靈的慰藉和滿足,他願意和你交談,和你共事。美國總統約翰遜,把與人相處的9條原則寫在紙上,放在自己的辦公桌裏。其中第一條就是熟練地記住別人的名字,如果做不到,就意味著對那個人不太關心。許多人往往對自己關心的事物較有興趣,尤其是對自己的名字感興趣。

如果你能記住一個人的姓名,並能輕易叫出,即已對他有了巧妙而有效的恭維。

把你所見到的,並且知道姓名的人的情況整理出來,放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休息時時常翻看,作為一種消遣的方式,這樣你的交際空間便一天比一天寬起來。對於你經常打交道的老朋友的姓名檔案,可以往裏加新的,這樣今天的新朋友就成了明天的老朋友。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天天都有新朋友,這樣就可以變成一個擁有大量財富的人了。財富不是朋友,但朋友卻是最可寶貴的財富。這樣一來,你交往的範圍越來越寬,自己的路也就越走越寬。常言道:“學無友,則孤陋寡聞。”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在社交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的妙招。

6.兒女也要理解做父母的一片愛心

除了父母的說話、教育方式有待改進以外,做子女的也要理解父母的一片拳拳愛子之心。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討厭父親。首先,他們覺得老爺子可笑。不論說什麼,老爺子都要和他那時比,什麼“我們那會兒讀書,哪有你現在條件這樣好,你還不好好學習”,似乎子女的行為不可理喻。可他不知現在是什麼年月了,都21世紀了,還是這樣無知、迂腐、可笑。其次,又覺得可氣。例如,前幾天他碰到了班主任李老師,竟將我在家不洗腳就上床睡覺的事兒也抖摟出去了,真丟人!老爺子簡直是可惡。他動不動就命令你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稍有不服,他就大吼道:“你還敢頂嘴!”好一副皇帝老子八麵威風不可侵犯的模樣。

正因為做子女的對父親的言行有如此評價,於是父子之間的語言交往就難免發生各種衝突。這些衝突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表麵服從,內心反抗。例如父親說:“叫你去複習功課,這是為你好。”他順從地拿起了書本,心裏卻十分不滿:“哼,為我好,誰要你為我好,你有你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磨磨蹭蹭,愛理不理。例如爸爸對他說了半天,他卻埋頭於書本,給父親一個後腦勺。好不容易看完一節,才眼不離書地來一句:“您說啥?”結果父親火了:“我說了這半天,你聽見了沒有?”他還不緊不慢地嘟囔著:“嚷什麼,我這不是在聽嗎?”冷嘲熱諷,公然蔑視。如上例,他就可能這樣來一句:“爸爸,您叫我怎麼辦?我要去玩,您卻要我看書,我剛把書拿起來,您又嘮叨個沒完?”一下子頂得他父親說不出話。公開衝突,不辭而別。有的竟公開出走,弄得父母幾天不見??影,甚為掛念。

產生這種矛盾衝突的原因當然是父子兩方麵的。就孩子方麵的原因來說,這是由於青年心理的特點所造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生有兩次“誕生”,一次是“生理斷乳”,人切斷與母體的身體聯係,但在心理上,還是完全依賴父母,需要父母的幫助、照顧、庇護。進入青年期後,年輕人的獨立與自我意識迅速強化,他們心理上渴望擺脫父母,要求父母和社會把他們當做大人一樣來對待。如果父母還是把他們當做孩子看待,一如既往地加以訓斥、教導,他們就會感到沒得到他們應該受到的尊重與理解。即便是父母對他們的愛護,也會使他們感到異常惱火。這種獨立與自我意識的極端發展,往往造成年輕人對父親的認識產生兩方麵的片麵性:一是對父親說話方式認識的片麵性。他們的自尊心特別強,與父母交往特別敏感。在父親的語言中哪怕某個詞語、某種語氣有教訓的意味,就認定自己的人格受到了損害,於是,往往隻抓一點,對父親的話語產生敵對情緒。二是對父親的認識產生片麵性,即由認為父親的某句話不對擴大到認為父親整個人都不行,認為父親觀念陳舊,思想僵化,知識落後,簡直一無可取,並自認為把父親看透了。其實,在這兩種片麵性影響下產生的認識隻是把父親看偏了,而不是真正看透了。在處理與父親的語言交往關係中,青少年朋友應該檢討自己是否有絕對肯定自我、絕對否定父親的片麵認識。除此之外,還應掌握一定的語言交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