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從小養成善於與人合作的好習慣(4)(1 / 3)

交際作為一種能力,也是可以培養的,而且應該從小培養。作為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呢?第一,不論是棋類還是球類,不論是田賽還是徑賽,它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與才有意義。更重要的是,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能和力量,而且需要膽量。這膽量,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鼓勵孩子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既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有利於培養興趣,也有利於提高交際能力。孩子一旦愛上體育,就會主動尋找對手,這種尋找,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往往就是友誼的夥伴。第二,利用節假日與孩子一起走出家門、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性情,也可以培養興趣、開放胸襟。旅遊是一種開放性活動,交際也是開放性的,兩者是相通的。交際需要袒露自己,需要主動和熱情,一個沉默寡言、性格內向,不愛活動、自我封閉的人,怎麼會有很強的交際能力呢?在旅遊中,有時要買車票、住旅館、進飯店、購門票,假如父母有意識地要孩子去做這些事,那麼,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觸到一些新的對象,了解新的交際內容,旅遊結束,見識廣了、談資多了,這又給以後的交際增加了話題。第三,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有意識地要他們進行小件物品的購買活動。年齡較小的,八九歲的,可以叫他們買油鹽醬醋;年紀稍大的,十四五歲,可以叫他們買魚、肉、米等,也可以要他們買自己穿用的鞋、襪、手套之類。

家中有什麼舊報紙、舊衣服、空酒瓶等,可以叫他們去收購站賣。商品交易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特例。在交易中,它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利於豐富交際對象和加深對人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孩子由於缺乏經驗,在初次交易中可能會吃虧或出現差錯,對此,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以免影響他們交際的信心。第四,串門做客,需要寒暄和問候,也需要交談和有關禮物的收送。與父母一道去,孩子是附帶的,不用應酬,沒有壓力,應酬的主角是父母。讓孩子一個人去,自己成了主角,與對方的一切接觸都得由自己來應酬,這無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線,促使其考慮如何交際,家裏來了客人,有時不妨讓孩子去接待,特別是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客人或朋友,父母千萬不要包辦代替。第五,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因為交際的最直接形式是說,不會說,說不好,怎麼交際?會說,說得巧,答得妙,其交際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父母可時常出些模棱兩可的辯論題與孩子辯辯;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確或片麵的觀點,讓孩子據理反駁;對孩子平時話語中的差錯,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幫助其認識。平時,也要鼓勵孩子參加演講賽,鼓勵孩子上課或開會時積極發言。

8.糾正抵觸老師的壞習慣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尊師傳統的國度,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優良文化傳統下,很多孩子卻與老師關係緊張,對老師有著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比如說害怕老師,見了麵不打招呼,反而是想著法子溜走,有的甚至當麵頂撞老師。

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不滿老師的教育方法,受不了老師??批評;有的老師對差生存有偏見,認為學習好就一好百好,對差生言辭偏激,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從而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

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強在課堂上紀律比較差,不僅小動作多,而且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老師經常批評他,甚至讓他站著聽課,久了,小強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在課堂的表現越來越糟糕,下課還躲著老師。

老師找小強的父母談話,反映小強在學校違紀的情況,小強的父母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小強平日在家裏是很乖的,特別害怕他的爸爸,隻要他爸爸在家裏,他都不敢大聲說話。膽子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在課堂上搗亂,並且抵觸老師呢?

通過小強這件事,小強的父母意識到由於他們在家裏過分約束了小強的行為,使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舒展自己的身心,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他希望在學校裏得到釋放,以致造成經常違反紀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