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決勝西柏坡(3)(1 / 3)

蔣“引退”後,把李宗仁的南京政府搞得四分五裂,難以工作。此刻,李宗仁內心十分清楚,同意以毛澤東開列的八項條件為基礎進行和談,是要換取國民黨在目前困境下所追求的戰略目標。而此刻,李宗仁所追求的最大戰略目標,就是解放軍不要過江,國共兩黨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但是,這個目標能否實現,他卻心中無底。因為,一是不知道毛澤東的胃口有多大,二是懷疑自己有沒有力量守住長江。第一個方麵的情況是李宗仁最為擔心的,毛澤東的態度似乎十分堅決,那就是“將革命進行到底”,“解放全中國”。當然,就這兩句口號而言,它明白無誤地顯示了共產黨的“胃口”。此外,以毛澤東的性格、國共兩黨幾十年的恩怨,共產黨現在人多勢眾,人心民意所向,人家在順境中能與你談什麼“劃江而治”嗎?捫心自問,三年前,共產黨認真同你國民黨談停戰並簽訂了停戰協議,你國民黨不是自恃人多勢眾,有美國人撐腰,以軍事進攻作為回答嗎?……可是,事在人為,想把共產黨阻止在長江北岸,也不是沒有可能。

首先,美國支持此方案。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竭力運作此事,並通過蘇聯政府方麵向中共施加壓力,也許這一方案會有一線希望。司徒雷登大使曾說:劃江而治,搞一個國共兩黨“南北朝”,是他最大的政治抱負。美國人的一廂情願,構成了李宗仁全部言行的精神支柱。第二個方麵,李宗仁似乎有幾分自信。蔣的嫡係和主力雖然已經基本喪失了,可他又加緊訓練了200多萬部隊,加上原有的200多萬,盡管部隊素質不是很高,暫無法進行決戰,但守長江總該可以吧?加上桂係的幾十萬精銳,同共產黨隔長江對峙個三年五載總不會太難吧!

李宗仁在做一個夢,不過已經不是蔣介石的大一統之夢,而是抱殘守缺的“劃江而治”的“南北朝”夢。

致毛澤東的電報發出後,李宗仁迅速指定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等人為政府的正式和談代表,籌劃和談事宜。他還建立秘密的私人渠道,以求可以與中共最高層直接對話。1月底,劉仲華、黃啟漢作為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私人代表秘密到達北平。在西郊頤和園,他們向中共代表葉劍英轉達了李宗仁、白崇禧兩人的秘密口信,表示願意以中共的八項條件為基礎,舉行進一步的談判。

李、白的具體意見是:革命占了優勢,願意到革命方麵來。南京政府已經無力繼續打下去。承認中共領導下的勝利,願以和平方式加快這一勝利的進程。具體辦法是:首先,實現局部和平,及與中共並肩作戰;其次,切實在八項條件下裏應外合,為了表明誠意,劉仲華向葉劍英進一步說明了桂係的軍事力量情況。“李、白在京滬一帶國民黨國防部部署的15個軍中,可以影響三個軍;在侯鏡如指揮的五個軍中,可以影響兩個軍;安慶有兩個半軍,蕪湖有一個軍,另外還有第55、68兩個軍,兩湖地區也控製有兩個軍。如果需要,這些部隊可以配合解放軍作戰。”

此次談話後,葉劍英迅速將劉仲華、黃啟漢傳遞的信息電告了還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2月1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致彭真、葉劍英電,明確指出:“李、白代表的談話,反映出對國民黨大有文章可做。應迅速令其告之李宗仁,如其果有反蔣反美接受毛主席八條要求的真意,即應迅速與蔣分裂,逮捕蔣之嫡係將領,如顧祝同、湯恩伯、俞濟時、陳大應及特務頭子毛人鳳、鄭介民、葉秀峰、郭紫峻、毛森等人,方能站穩腳跟,進行和談。否則,李、白不扣複興、CC(國民黨特務組織),結果必致李、白為複興、CC所暗算,弄得身敗名裂,兩頭失踏。中間道路是走不通的。”對於中共的建議,劉仲華麵有難色地表示:“李宗仁雖為總統,但在南京既無力量,亦無膽量逮捕湯恩伯、顧祝同等。”

與此同時,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通過秘密渠道得知:桂係兵力雖有50萬,但湯恩伯全麵控製著京滬杭地區的防守,湯恩伯部一麵掩護蔣係部隊後撤,一麵監視李宗仁的行動。蔣介石本人也在三個師的保護下,於奉化老家繼續控製著國民黨海陸空軍的指揮權。因而,李宗仁在南京實際上是光杆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