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獨孤皇後(2 / 2)

獨孤皇後的政治操作,深深地影響了隋文帝,影響了朝政的走向,影響了高級官員的人選。鑒於她和隋文帝有著不相L下的政治影響力,宮中把她和隋文帝並稱為“二聖”。人們常以為“二聖”隻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合稱,殊不知,這是獨孤皇後開的頭。

與獨孤皇後對人謙和相映成趣的,是她對隋文帝在女人問題上的專橫。

筆者在拙著《皇冠與鳳冠》中說過:“君主作為一個特殊的男性,對女性具有無可爭辯的支配權。在至高無上的君權的作用下,除了倫理觀念所排斥的直係親屬外,隻要君主願意,國內每一個女性都可以成為他的配偶或情欲宣泄的對象。”出於限製君主對女性過度占有的考慮,曆朝製定了相應的後妃製度,確定不同級別嬪妃的人數。民間形象的說法是:三富六院七十二妃。

在獨孤皇後的幹預下,隋文帝的嬪妃被減低到曆朝內宮的最低數,除皇後之外,嬪三人,世婦九人,女禦三十八人。如此做,獨孤皇後並非沒有道理,她與隋文帝是有約在先的,為了照顧到丈夫做皇帝的麵子,她已經做了讓步。後官雖說有幾十粉黛,但獨孤皇後牢牢把著關,除了她和宣華夫人陳氏外,對其他嬪妃,隋文帝實際上難得見上一麵。

獨孤皇後還瞪大著眼,嚴密控製隋文帝與嬪妃以外的女人交往。有約在先,隋文帝對獨孤皇後的約束聽之任之。

盡管隋文帝不是好色之徒,但他畢竟有七情六欲,有次巡幸仁壽官,還是被一個長得楚楚動人的宮女尉遲氏給迷住了,於是發生了男歡女愛的事情。

獨孤皇後隨即獲悉了此事,表麵裝作不知,趁隋文帝上朝之際,找了個借口將尉遲氏杖殺了。

隋文帝聞報大怒,又不敢向獨孤皇後發作,覺得了無生趣,一人策馬出了宮,徑入二十多裏深的山穀。大臣高穎、楊素怕出意外,緊迫不舍,攔住隋文帝的馬頭,苦勸他回官。隋文帝歎息道:“我貴為天子,竟然不得自由!”高熲勸慰道:“陛下豈能以一婦人而輕天下!”折騰到半夜,隋文帝方被勸回官。獨孤皇後流淚謝罪,經高熲、楊素調解,夫妻重歸於好。

經過此事,獨孤皇後不敢再像以前那樣管丈夫,但自我的壓抑使她心理變了態,將怨氣發泄到其他男人身上。她見不得諸王與朝臣的小妾懷孕,尤其見不得生男孩,凡獲悉這類事,必百般詆毀,讓隋文帝罷他們的官。最倒黴的是高熲,他原是獨孤信的家客,和獨孤皇後的關係很是親近,但隨口的勸語“一婦人”,被獨孤皇後理解為是輕視她,由此被百般中傷,直弄到丟了官。

促使隋文帝將太子由楊勇換成楊廣,獨孤皇後起了莫大的作用。原因不是其他什麼事情,也在於女人的問題。她不準丈夫多內寵,並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兒子,也許她的本意不錯,要丈夫、兒子把精力放在國家大事上,不要被兒女情長所誤。然她的做法有些偏激,偏激得模糊了自己的眼光。

楊勇是個情種,他最愛的是情投意合的昭訓雲氏,還寵了不少嬪妃,獨不喜歡母親為他所娶的太子妃元氏。元氏心疾發作,僅兩日就一命歸西。獨孤皇後懷疑是雲氏所害,又懷疑是楊勇的慫恿,遂派人對他們進行暗察。暗察沒有結果,可她對楊勇的感情卻一落千丈。極有心機的楊廣,窺破母親的感覺,趁機將自己偽裝成一個不近女色的正人君子,冷落所有的嬪妃,隻與王妃蕭氏共處。兩子相較,獨孤皇後把感情的砝碼放到了楊廣身上。由此,楊廣萌發了代太子而立的想法,在母親的幫助下,終於把想法變成了事實。

獨孤皇後死在隋文帝前兩年,時為仁壽二年(公元602年)。

沒了正妻的約束,隋文帝開始同姿貌豔麗的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打得火熱,從未縱過欲的他失去節製,以致縱欲過度,一病不起。在臨終之前,他丟下了這樣一句話:“假若皇後還在,我必不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