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文章有所增多。懸棺葬和忠縣塗井崖墓是此階段的研究熱點。懸棺葬研究自80年代初期以來引起了中國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各種文章從不同方麵對懸棺葬進行研究,成為一個“多學科綜合研究的課題”。忠縣塗井崖墓出土了一批重要材料,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朱小南先生從出土的陶房來分析三國蜀漢民居的時代特征,更多的文章則關注墓中出土的白毫相俑、銅佛像,並結合其他地方佛教遺物研究佛教的南傳。趙殿增、袁曙光對巫山出土的鎏金銅牌進行了介紹,並進行了初步的解釋,認為銅牌中的闕和畫像磚(石)中一樣,應為仙界的天門。羅二虎先生對四川崖墓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其中涉及峽江地區。
此階段墓葬考古的主要特點是在葛洲壩水利工程建設的帶動下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為以後三峽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文物發掘和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第四階段,1992年至今,為漢晉墓葬大發現時期。
三峽水利工程中的文物考古調查工作從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20世紀80年代四川省長江流域文物保護委員會同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重慶市博物館對三峽庫區沿線進行了兩次調查、勘探,以後還對一些遺址進行了重點發掘,如中堡島、朝天嘴、楊家灣、柳林溪等遺址。但直到1992年第七屆全國人大通過興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決議之後,大規模的調查與發掘才真正開始。
此階段發現了大量漢晉時期的墓葬,峽江西部漢墓較多,而東部則發現不少晉墓。主要有重慶曬網壩晉墓;豐都彙南墓地,發現一批蜀漢兩晉的墓葬,並進行了初步的分期研究;豐都杜家包漢墓;豐都赤溪、槽房溝、冉家路口三處墓地發現了一批蜀漢晉初的墓葬;巫山麥沱墓地發掘了幾十座墓葬,出土了很多器物;巫山瓦崗槽漢墓;巫山雙堰塘漢墓;巫山江東嘴;萬州安全漢墓;萬州廟灣墓群;萬州大坪墓地也有一批東漢、六朝墓;萬州大地嘴漢墓;萬州大周溪東漢六朝墓;萬州鬆嶺包墓群;萬州胡家壩漢魏墓葬;雲陽走馬嶺墓地,此墓地發現30餘座漢墓;雲陽曬經漢墓;忠縣仙人洞與土地岩墓地;奉節寶塔坪;奉節縣三塘和拖板發現了一批蜀漢兩晉崖墓;秭歸蟒蛇寨漢晉墓地;秭歸老墳園墓地,其中M5為“泰元五年七月十日”(公元380年)的紀年墓;秭歸彭家老屋墓群;秭歸小厶姑大墓,這是峽江地區首次發現六朝時期高等級的墓葬,有大型的石羊、石人俑;秭歸馬嶺槽與孔嶺東漢墓;秭歸東門頭;秭歸陶家坡;巴東寶塔河墓群;巴東龍堆包墓群;巴東羅坪墓葬;巴東孔包河墓群;巴東舊縣坪;巴東紅廟嶺;巴東東瀼口墓地,以兩晉的墓葬為主;巴東寶塔河蜀漢後期至兩晉墓葬,等等。
隨著考古發掘的大規模開展,重要成果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研究者的視點被吸引到峽江地區,峽江成為一個地域考古熱點。
峽江地區秦漢墓綜合性研究以蔣曉春《三峽地區秦漢墓研究》最為詳細,該文對峽江地區的秦漢墓葬形製、出土器物在類型學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了分期研究,然後對該地區的墓地製度、墓葬結構及方向、墓內配置進行了專門討論,並與中原地區秦漢墓進行比較,確定了“漢製”在峽江地區形成時間。艾露露以初步建立重慶地區漢代墓葬的時空框架、探討文化發展脈絡為目的,對重慶地區漢代墓葬的形製與器物演變情況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對墓葬進行分段與分期研究,同時利用分期結果對該地區漢代的文化動態發展過程進行初步考察,並就合葬墓、文化地區差異、崖墓等相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一全通過對漢墓墓葬形製、隨葬品組合及器物的形製特征分析,把峽江地區兩漢時期的墓葬分為八期,其突破之處在於對峽江漢墓所反映的文化因素、喪葬思想做了初步的探討。楊金東對峽江地區在對漢代墓葬形製及隨葬器物分析的基礎上,將該區漢墓分成八期,突破內容在於結合文化因素的構成情況不同將峽江地區漢墓分成三個亞區,分析了各區域之間的文化差異和聯係,並對峽江文化傳播提出自己的觀點。漢代峽江地區的文化傳播並不是順長江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傳播,而是兩端向中間彙聚,形成一種內聚的格局。後三位研究者的墓葬、器物類型學和分期研究等內容基本在蔣曉春的研究範疇內,隻是在細部上有所突破。餘靜的《中國南方兩漢墓葬研究》也談到峽江地區漢墓情況。
受資料限製,此前的漢晉墓葬考古工作較為薄弱,所以此階段的研究重點集中於基礎研究工作,如墓葬、器物的類型學分析與分期研究。《峽江地區考古學文化的互動與諸要素的適應性研究》一書中對峽江地區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學遺存的發現與研究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該書嚐試用文化生態學和進化論理論解釋峽江型考古學文化係統,立意新穎,但是由於該書是多名作者完成,內容和立意略有脫節。《三峽湖北庫區墓葬初步研究》對三峽湖北庫區墓葬進行了綜述,設有漢、六朝墓葬章節,但是該書以資料敘述為主,研究上並無突破。《峽江地區西漢墓葬研究的若幹線索》、《巫山東周兩漢墓分期及分區》、《豐都地區兩漢—南朝墓葬的初步研究》、《長江三峽地區的六朝時期墓葬》等文章討論了峽江地區漢晉墓葬分類、分期問題,並結合相關背景進行分析,宋治民先生的《戰國秦漢考古》、羅二虎先生的《四川漢代磚石墓的初步研究》、何誌國先生的《四川西漢土坑木槨墓初步研究》和《淺論四川地區王莽時期墓葬》等文章也涉及到了峽江地區漢晉墓葬的分類、分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