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華為價值分配矛盾處理方式(3 / 3)

拓展解析

華為在解決曆史貢獻者與當前貢獻者的問題上,之所以能夠成功,歸根結底屬於人力資源管理體係變革的成功。企業在處理功臣、元老的問題上,一味包容和辭退都不是理想的做法。對有些元老來說,他的管理方法可能落伍了,但他比職業經理人更理解公司的文化及核心價值,對公司的歸屬感更強,其戰略目光也不是年輕的經理人可以比擬的。

因此,企業在處理曆史貢獻者的問題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製定出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製度,隻有用製度代替人的管理,才能保證企業的人力資源體係為企業發展做貢獻。因此,企業需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元老過去對企業有貢獻,就要獎勵他,現在沒貢獻,是不是還要獎勵他呢?第二,元老對企業貢獻越來越少,卻給企業帶來資金上的壓力,是否應該辭退呢?找到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企業在曆史貢獻者與當前貢獻者之間的矛盾,也就解決了。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1.做好溝通工作。企業新陳代謝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保障,元老級員工隨著學習能力下降,害怕自身利益受到威脅,就會產生抵觸情緒是很正常的,因此做好溝通工作,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2.管理製度化。將管理製度化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這就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職位的評定以績效為準,可以給元老一定的特殊政策,職位方麵要根據績效評定結果,讓合適的人來擔當。

3.辭退是下下策。辭退公司元老會給公司帶來嚴重負麵影響,新員工會在心裏產生“以後我很可能就是下一個被辭退的”的思想,嚴重破壞公司凝聚力。因此,企業要建立適當的培訓體係,將元老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辭退元老是下下策。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

任正非說

公司隻有一個目的,就是實現公司的價值,員工的價值隻有通過在為華為公司價值奮鬥的過程與結果產生的貢獻來評價。

一個企業的興衰與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企業是員工施展才華的舞台,隻有企業發展了,員工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同樣,一個不能為員工搭建好發展空間的企業,自然也就不會發展成為大企業。

近些年,國內大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又曇花一現般消失,就很能說明問題。企業是追逐利益的團體,利益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企業獲取利益本身並沒有錯,但為企業創造利益的根本是人,如果企業家隻顧著自己的腰包鼓鼓,而忽略了企業員工的個人利益,企業倒閉也就成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這也是我國許多企業在國內看起來很強,放到世界上卻毫無競爭力的主要原因所在。

華為從成立之初到現在,在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內,不僅邁入世界500強企業行列,同時在世界同行業內,形成了強勢的競爭力和進攻火力,這對於中國民營企業來說,稱之為奇跡並不為過。

任何時候要以公司利益和效益為重,個人服從集體。任何人的利益都必須服從集體利益,將個人努力融入集體奮鬥中。

——引自《華為人行為準則》

華為總裁任正非1998年在基層員工價值評價體係彙報會上指出:“我們應該建立一個為公司服務,而不是為員工服務的管理幹部與基層員工的價值評價體係,不能替基層員工著想太多,我們為他們著想的是隻要他工作效率和品質提高了,就應該得到合理的報酬。”

我們怎樣去理解任正非的理念呢?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國內大多數民營企業的現狀,公司老板、大股東占據著公司大部分股份,甚至百分之百,員工報酬主要來自於工資;其次,即便許多企業開始效仿華為,建立虛擬股份激勵製度,但員工在公司中持股比例,依然不足以影響企業管理。反觀華為,員工持股占多少呢?答案是近99%。這一個數字足以說明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任正非所說的“合理報酬”的意義。

簡單來說,華為在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問題上,通過利益共享,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捆綁在一起。因此,公司的目標就是員工個人的目標,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息息相關,也就是說,員工不再為企業打工,而是為自己打工。並且,華為通過一係列製度,將其徹底落實下來。

目前,國內能夠拿出上百億給員工分紅的企業,隻有華為。所謂“高薪”,在華為虛擬股份製的“合理報酬”麵前,也就變得不值一提。華為員工始終保持狼的攻擊性,始終充滿鬥誌,將企業推進世界500強行列,並依然奮鬥,也就不足為奇。

正所謂“大河無水小河幹”,企業是員工實現利益和價值的載體,隻有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統一,形成利益和命運共同體,才能實現各自的利益,體現各自的價值。這也是華為一再強調華為接班人必須承認華為文化及華為核心價值觀的原因所在。

華為人力資源激勵機製強調要有利於公司核心競爭力戰略的全麵展開,也要有利於近期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增長,隻有公司核心競爭力提升,全體員工的價值,才有實現的機會。對於企業而言,生存是第一位的,隻有確保企業利益的基礎上,才能談及員工的利益。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沒有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製度,集體利益就無法維護。企業為員工提供平台,員工通過這個平台為企業盈利,同時自己也實現了自身價值,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對於個人而言,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集體利益,也許能撿一時便宜,卻會因此失去長遠發展的機會;對於企業而言,隻注重集體利益而忽視員工個人利益,也許能獲得一時暴利,但無法長久地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