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高度。必須在思想認識上將其放到一定高度,能夠更好地促使導師對徒弟傳授工作經驗、業務交流,對於管理層而言體現了決策指揮、領導藝術等方麵的能力,必須以幫助員工更好地理解公司的意圖,提高各個層次執行力為目的。
2.製度保證。操作過程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製度,用製度來保證實施,其中包括激勵方式、協議、考核標準、責任、獎懲等方麵,而且製度必須契合公司實際。
3.新員工。對於新員工而言,必須在上崗之前完成這方麵的工作,試用期開始就接受導師的全方位指導和引領。
4.老員工。對於崗位調整的老員工而言,也非常有必要安排導師,並作為晉升與否的重要依據來考核。
華為大學,培養將軍的搖籃
任正非說
什麼都可以缺,人才不能缺;什麼都可以少,人才不能少;什麼都可以不爭,人才不能不爭。
華為大學被譽為中國企業的黃埔軍校,2005年正式注冊成立,為華為員工及客戶提供眾多培訓課程,包括新員工文化培訓、上崗培訓及針對客戶的培訓等。目前,華為在美國、德國、瑞典、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設立了多個研究所。截至2008年底,華為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35773件,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數躍居全球第一。
培養將軍是華為大學成立的初衷,任正非在對華為大學要求方麵強調:“你們是否能夠喊出‘這就是將軍的搖籃’的口號?如果不這樣,你們就脫離了這個時代,就像在世外桃源一樣,就沒有和現在形勢的緊迫感結合起來,你們的重要作用就沒有得到各個部門的認同。”
為了激發華為大學學生主動學習,華為改變了傳統企業大學的免費模式,開啟了收學費的措施。收學費的目的是將以往被動培養變成自我培養,華為強調,培養不是等待被動培養,而是自我培養,自我成長,不收錢別人就會心態不平衡,要改變過去單點輸入的培養製度,在幹部選擇的過程中,觸發有針對性的培養。
華為總裁任正非強調,華為大學將來想要發展,就一定要賺到錢,將來沒人撥款給你。而且,華為大學教師也與其他企業大學教師完全不同,在華為大學中,老師是組織者,而不是傳授者,教學方式也是啟發式,而不是灌輸式。隨著企業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華為大學內部講師團隊可以用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等多國語言進行培訓。
華為大學在硬件保障方麵,有培訓教學樓、高級培訓中心、教職員樓等主要硬件,擁有各類多媒體教室、高級管理研討室,滿足培訓的課堂教學、案例教學、上機操作、工程維護實習及網絡教學等多種形式的需要。
培訓體係方麵,華為大學不但承擔著員工崗前培訓,還有崗中培訓及崗下培訓,完善的培訓體係保證了員工能及時跟上時代瞬息萬變的需要,更好地為公司發展做貢獻。另外,華為大學還設有能力與資格鑒定體係,對員工技術和能力進行鑒定。
在師資力量方麵,華為建立了專業的培訓師團隊,製定了嚴格的程序評估及篩選製度。教師中除了資深培訓師外,還有經驗豐富的華為專家和工程師。華為強調,教師必須是具有實踐經驗的人,沒有實踐經驗的教官不能講課,隻能做組織工作。另外,華為還定期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及知名大學資深教授前來授課,保證公司總能處於新技術、業務及管理科學發展的前沿。
一直以來,企業辦學總被人視為“不務正業”,在這種意識的影響下,培訓師也容易產生吃力不討好、職位難以晉升的想法。一旦這種想法在心裏滋生,人就會心理失衡,萌生去意。而華為大學的師資隊伍建設走在了培訓領域的前列,為我國廣大民營企業豎起了標杆,許多先進的管理理念及方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借鑒價值。
拓展解析
案例教學一直是華為沿用的重要教學方法。任正非指出,華為大學教學案例必須要來自於華為和社會的真實案例,本本主義案例一個也不要。雖然有些真實案例不能成為好的教材,但這些案例是別人做成功的,或是正在使用的,如果你認為案例有欠缺,可以補充,但不能關起門來編案例,想當然的東西打起仗來絕對用不到。
華為案例教學,注重實戰,沒有實際意義的案例,就會被踢出教材。華為案例教學的精髓,總結起來就是任正非總裁所強調的4個階段:
1.啟發式學習。任正非強調,啟發式教學開始,先讀好教材,最好每天考一次試,促進學員通讀,考試後老師先不要改卷子,直接貼到心聲社區,貼到網上去,讓周邊的人看看,給他學習壓力。
2.自己來演講。任正非強調,演講不能說我學了好多理論,我就背那個條條,這種演講就毫無價值。要講在實踐中具體做了哪些事、符合或不符合這個價值觀,隻要是你自己講的,就是合格的,不動腦子喊口號,拍馬屁的,就是不合格分子。
3.大辯論。將觀點和故事講出來,沒有實踐的純理論的東西,不能上台講,演講完了要進行辯論。
4.論文答辯。任正非強調,論文隻要是理論性的,就是零分。沒有實踐,你看到別人做了一件事情特別好,從中學到了東西,也可以寫,但是要當事人做證明人,找不到證明人的,這個階段就不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