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過橋米線貨郎
來雲南之前就聽說了過橋米線的動人故事:
相傳在滇南的蒙自城外有一個南湖,湖水清澈如碧。湖心有個小島,景色優美幽靜,空氣清新宜人,是附近學子攻讀詩書的好地方,有個書生到湖心的小島去讀書備考,但因為埋頭用功,常常忘記吃妻子送去的飯菜,等到吃的時候往往又涼了。天長日久,身體日見消瘦,賢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殺了一隻肥母雞,用砂鍋燉好後送去,很長時間仍舊溫熱,便用當地人喜歡吃的米線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鮮美,書生也喜歡吃,賢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法煮好送去。後來,書生金榜題名,念念不忘妻子的恩情,戲說是吃了妻子送的雞湯米線才考中的。因為妻子送米線到島上要經過一道曲徑小橋,書生便把這種做法的米線叫做“過橋米線”,此事一時傳為美談。人們紛紛仿照書生妻的做法吃米線,過橋米線從此流傳開來。
當我們向客棧老板駱駝打聽哪裏可以吃到最正宗的過橋米線的時候,他說,在以前,古城裏還有過賣橋米線的貨郎沿著小路叫賣。貨郎一邊擔著雞、鴨、排骨、豬筒子骨等熬出的湯鍋和生米線,一邊擔著碗筷和各種肉片以及佐料。吃的時候,貨郎會擺上簡易的木桌椅,遞過一隻大瓷碗,先放熟雞油、味精、胡椒麵,然後將骨頭湯舀入碗內端上桌。此時滾燙的湯被厚厚的一層油蓋住不冒汽,但千萬不可先喝湯,駱駝第一次吃過橋米線就被燙傷了。先把鴿子雞磕入碗內,接著把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花、魷魚、海參、肚片等生肉依次放入,並用筷子輕輕攪動,好讓生肉燙熟。然後放入各種熟肉,再加入豌豆、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線,最後加入醬油、辣子油。吃起來味道特別濃鬱鮮美,且營養豐富。當我們聽得口水都要流下來的時候,駱駝話鋒一轉,說過橋米線成為品牌之後,就隻在亮堂堂的米線店裏賣了,而米線貨郎就慢慢消失了……中甸的人們回憶起來,總覺得還是貨郎米線更美味更溫情。
我們一邊想象著消失的貨郎米線的美味,一邊咒罵是繁榮的市場經濟讓昔日很多美好的東西都消失了。
我翻出小時候父親給我拍攝的錄像帶,看見上麵已經是斑斑點點了。家裏的錄像機是一直擺著,卻基本沒有用過。而哪天忽然想起試著開的時候,它就已經不能用了。
Elle總喜歡穿一件她母親親自給她織的黑色毛衣到處招搖,而我們這一代人最多隻會照著五彩毛線包裝上的說明織個簡易的圍巾。杏子最喜歡紅雙喜這個圖案,可她走遍了大街小巷也沒有找到一個有雙喜字樣的暖壺。
再沒有人為了讓書信裏的字跡更秀麗而花很多心思去練字,並想方設法在信紙的邊角和背麵描上美麗的圖案了。人們早已不記得搬著小板凳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占一個地方,看一場露天電影是什麼感覺了。還有街邊的老奶奶提著的大暖壺裏的廉價冰糕,還有街角的賣沾著香甜的花生末的糍粑的小推車……
市場經濟仿佛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把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給吞吸了。雖然說市場經濟使得商品的生產效率高了,成本低了,但我們心裏依然覺得若有所失,因為自己所珍視的一些東西就被**裸的金錢所淹沒了。因為金錢決定一切的時候,有些東西自然而然地會消失。比如那消失的過橋米線貨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