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自言:“我喜歡看書,現代的、古代的都看,時時看到深夜兩三點鍾,看完就去睡覺,不敢看鍾,因為如果隻剩下兩三個鍾頭,心就會很怯。”他有感而發,“在看蘇東坡的故事後,就知道什麼叫無故受傷害。蘇東坡沒有野心,但就是給人陷害,他弟弟說得對:‘我哥哥錯在出名,錯在出高調。’這個真是很無奈的過失。”
李嘉誠為人謙虛謹慎,毫無風頭意識,盡可能保持低調,但他又做不了徹底的隱士。他不是一架賺錢機器,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他清清白白地賺錢,清清白白地做人,也善意地希望社會上的人都這樣。因此,他在公眾與記者麵前,會自覺不自覺地宣傳他的人生觀、價值觀。
千萬不要以為李嘉誠整天與記者打得火熱。香港記者寫的有關超人的新聞報道,多是來自記者招待會,或“外圍”采訪。李嘉誠似乎對遠道來的記者要客氣些,如歐美記者。內地的深圳市記者夏萍小姐也曾獨家專訪過李嘉誠,令自詡無孔不人的香港記者汗顏,各報館如發生地震。
據傳,香港記者無一人專訪過超人。林燕妮名氣不可謂不大,那時她替《明報周刊》做“數風雲人物”訪問,遭李嘉誠婉拒。最後林是以廣告商的身份去長江實業洽商業務,才接觸到李嘉誠。
林燕妮說:“李嘉誠亦不是絕對不肯接受訪問,熟知他性情的人說,老板小風頭不肯出,很大的風頭又不同,如果是《時代雜誌》、《新聞周刊》訪問,便當然有希望了。”
李嘉誠絕無歧視香港記者之意,他不便開這個先例,香港有這麼多的報刊,這麼多記者,李嘉誠什麼都不幹都應付不過來。不過,李嘉誠會在公眾場合,很友好地回答眾記者的提問。
都說近來李嘉誠與傳媒關係不似以往融洽,如1995年秋《東周刊》所說:李嘉誠一向對記者都非常好,記者有提問,他例必回答,總不會令記者們失望。但近來他見到記者,總是重複以下一段話,他說希望不令傳媒失望。但記者就覺得好悶。
李嘉誠說:“我好喜歡同年輕人談談,是在北京的時候,雖然好匆忙,連休息時間沒有,亦邊吃三文治邊回答記者問題。”
“那時,講明不會見報,記者亦好合作。我現在實在不能夠回答記者問題,真是抱歉,如果我回答了第一個問題,我就一定要回答第二個問題,所以我隻能夠再三道歉。”
“我真是好喜歡同你們談一談,但你們有時候太斷章取義,好似最近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後來香港《文彙報》又刊登全版訪問,人們會覺得我經常曝光,我不想本人樹大招風,又不想碰壁——講多錯多,所以都是挑個適當時候,至再同大家慢慢談。”
該文說:“誠哥用了足足15分鍾,重複以上對白,他出席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年圖片展、敦煌文物展、航天集團20周年酒會……都講過以上對白,可見實在用心良苦!”
對記者,李嘉誠的態度是十分友好的。他曾經談到這:“我做人的宗旨是對己刻苦,善待別人,還有勤奮同重承諾,也不會傷害他人。有一次,一個我很討厭的報社的記者在我公司樓下等我,我剛剛上車,同事說他已經等了兩小時,他正要離去。我立即叫司機倒車,向記者說可以談一下,因為我不忍心他站了兩個小時,回去沒有東西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