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誠實待人,商道起點(1 / 2)

李嘉誠語錄:

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守信。我現在就算在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都是別人主動來找我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

智慧闡述:

人生之中有無數個難關。常聽到有人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實,隻要你擁有冷靜的頭腦、誠實的信念以及不言放棄的精神,那麼,闖過難關並不困難。

1950年,李嘉誠從事塑膠行業,這正順應了香港經濟發展的潮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訂單,銷量一直不斷增加……然而,正當李嘉誠春風得意之時,一些同行業的競爭對手雇用了一些人到長江塑膠廠拍照,企圖用揭短的方式趁機搞垮長江塑膠廠。沒過多久,他們拍攝到的照片就在報紙上刊登出來了,畫麵上是長江廠破舊不堪的廠房,他們想以此徹底打消顧客對長江廠產品的信心。由此,李嘉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風浪:客戶退貨、產品積壓。這時的李嘉誠一籌莫展。

其中一家客戶反應他的塑膠製品質量不合格,並要求退貨。但李嘉誠手中還握著一把訂單,客戶直打電話催貨。李嘉誠進退兩難,延誤交貨就要罰款,甚至連成本都會賠上。為了提高質量,他親自蹲在壓塑機旁監督質量。但是,靠這些已被淘汰的老機器,要保證質量談何容易,於是李嘉誠陷入困境。倉庫裏已堆滿了因質量不合格和因延誤交貨而退回的產品。還有一些客戶紛紛前來要求索賠,也有一些新客戶前來考察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但是他們見到這情形便轉身就走。

產品積壓,沒有進賬,但原料商依舊按照契約催交原料貨款。掌握企業生殺大權的銀行,得知長江廠陷入這樣的危機,派職員上門催還貸款,於是長江廠麵臨倒閉的危險。此時的李嘉誠隻有賠笑接待,懇求銀行放寬還款限期。

李嘉誠回到家裏,母親莊碧琴從嘉誠憔悴的臉色,布滿血絲的雙眼,意識到長江廠遇到了麻煩。不懂企業經營卻知如何為人處世的母親平靜地對李嘉誠講:

很久以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住持雲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兩個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兩袋穀種給他們,要他們去播種插秧,到穀熟的季節再來見他,看誰收的穀子多,多者就可繼承衣缽,做廟裏住持。雲寂和尚整日關在方丈室念經,到穀熟時,一寂挑了一擔沉沉的穀子來見師父,而二寂卻兩手空空。雲寂問二寂,二寂慚愧地說,他沒有管好田,種穀沒發芽。雲寂便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二寂,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一寂不服,師父解釋道:“我給你倆的穀種都是煮過的。”

李嘉誠悟出母親話中的道理:誠信是為人處世之本,憑借著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借此,李嘉誠已清楚地知道該如何挽救自己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