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語錄:
我生平最高興的,就是我答應幫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們要求的做得更好,當完成這些信諾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智慧闡述:
幾千年以來,人們就將“誠信”的品性當成做人準則。古人說:“君子養心,莫善於德。”“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可見,待人誠摯、真誠乃是人的優良品格,是值得提倡的處世哲學,是修身養性的良方。
公元前4世紀,意大利人皮斯阿司被判絞刑。臨死前,他希望能與母親見最後一麵,因為不能給母親送終了。他的哀求被國王知道了,國王讓他回家與母親相見,條件是找到一個人來替他坐牢。茫茫人海中,誰又會願意替一個死囚坐牢?有個叫達蒙的人站了出來,他是皮斯阿司的朋友,因為他相信皮斯阿司會回來。達蒙住進牢房後,皮斯阿司回家了。人們等待著事態的發展。刑期快到了,可是皮斯阿司還沒有回來。行刑日是個雨天,當達蒙被押到刑場時,人們都罵他是個傻子。追魂炮打響了,絞索套住了達蒙的脖子,達蒙挺起了胸膛,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膽小的人嚇得閉上了眼睛,許多人紛紛痛罵皮斯阿司出賣朋友。在寒冷的風雨中,這時隻見皮斯阿司飛奔而來,喊道:“我回來了!我回來了!”人們驚呆了,消息也傳的國王的耳朵裏。國王根本不敢相信,於是親自趕到刑場。在刑場上,無數雙眼睛似乎都在替皮斯阿司哀求著,國王也被感動了,於是親自給皮斯阿司鬆了綁,當眾赦免了他。
“無誠則無德”。一個沒有誠意的人最終會被世人所識破,從而對其遠避。信的基本條件和重要表現是履行諾言,但諾言必須符合於道義。誠和信是統一的,信以誠為基礎,能誠自然能信,離開誠就無所謂信。說話算數,誠實不欺是交往得以進行的條件。
以誠待人,即誠實、誠心、誠意。做人要誠實,否則會被社會遺棄;交朋友要誠心,否則朋友就會離你而去;做生意、跑業務要有誠意,否則,客戶就會對你敬而遠之。誠實的人品永遠是進入人們情感世界的通行證。
李嘉誠在商界以坦誠和守信著稱,他說:“以誠待人是我生活上堅守不移的原則。”一則生活中的小事就足以說明他的這種秉性。
李嘉誠的裁縫師,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但談及李嘉誠,他總是一口一個嘉誠哥,這不是因為李嘉誠的財富,而是因為李嘉誠的人品。每次,李嘉誠與他約好時間試衣服,都會遵守時間;即使遇到必需更改的時候,也一定事前通知,事後再向他道歉,並給予一定的金錢補償。即使是做衣服這樣的小事,也願意以誠待人,以信服人,更何況關乎賺錢的大生意,這是一種何等的大誠信。世間能有幾個人做到這樣,別說金錢賠償,就是道歉又有幾個。
正是李嘉誠這種廣為傳頌的誠信美德,使別人樂意與他共事、使員工樂意為他做事,生意才越做越大,可以說,誠信是李嘉誠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李嘉誠成功啟示:
古語有雲:“言必出,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都是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做人要講誠信。從一個企業的發展可以看出企業管理者的素質高低,管理企業要有李嘉誠這樣品質的人,而這種素質需要在實踐中學習鍛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