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語錄:
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並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智慧闡述:
誠信對商人來說,就像水對於魚,商人離不開誠信。那些留傳了百年的老字號,每一家都是靠誠信立於不敗之地的。其實,在中國曆史上,誠信一直被人們看做做人之本、立身之本。誠實做人、本分做事,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誠信,能給你帶來一生的財富。
按照習慣的思維,成功的人說成功的事,往往是盛名之下,名不副實,而李嘉誠似乎就是個例外。當我們帶著疑問和好奇慢慢地對李嘉誠有了更多的了解,對他人生的經曆有了全麵的認識以後,就會感覺他也並非是傳聞中的超人,他的一生是用一個“誠”字,敲開商業之門,闖過重重難關,贏得了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在世人看來,李嘉誠是億萬人心中的偶像。那麼,李嘉誠心中的偶像又是誰呢?他的答案是:父親李雲經。李嘉誠說:“我爸爸是非常典型的中國人,有氣節,講義氣,且誠懇待人。”
李嘉誠依然清晰地記著1943年,父親因長期勞累、憂憤,終於病倒了。父親患的是肺病。肺病在當時是一種“不治之症”,染上這種病,就等於被判了死刑。父親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於李嘉誠身上。為了維持李嘉誠的學費,他堅持不住院;醫生開了藥方,他也不去藥店買藥。李嘉誠的舅舅莊靜庵知道這個情況後,“強行”送他住院。李雲經住進醫院後仍偷偷把藥錢省下來,準備給獨生子交學費。李嘉誠每每回憶起這段往事,都淚水潸然。
父親病逝以後,還不到15歲的李嘉誠和母親東拚西借,總算湊足了一筆為父親買塊葬身之地的錢。
按照當時的規矩,買墳地的人必須先付錢,才可以看地。賣地給李家的是兩個客家兄弟。他們向李嘉誠吹噓,說這塊風水寶地多麼好,先人葬在這裏,後人必可發達。李嘉誠雖說希望發達,但不相信自己這麼一點錢,能買到風水寶地。他想,隻要父親有個安息之地,他和母親也就安心了。他將錢交給賣地人之後,便跟著他們去看地。這天,恰巧寒流南下,氣溫驟降,加上陰雨綿綿,山路泥濘,衣著單薄的李嘉誠凍得瑟瑟發抖。兩個客家人見他是小孩,存心欺騙他。他們走得很快,企圖擺脫李嘉誠,而李嘉誠卻寸步不離,緊緊地跟著他們。
走到一座山坳上的荒墳時,走在前麵的弟弟用客家話對哥哥說:“阿哥,就這裏吧!”
哥哥說:“這裏?你沒看見這裏已有一座墳了嗎?”
“不要緊,掘開它,把屍骨弄走就是了。一個小孩子,量他不敢不收貨。”弟弟回答道。
他們的對話被略懂客家話的李嘉誠聽到了。李嘉誠想,世界上居然有這樣黑心的人,為了這點錢,連死人也不肯放過。他想到父親一生光明磊落,鵲巢鳩占的事,父親是絕對不會做的,即使將他安葬在此,九泉之下,他也是不會安息的。
李嘉誠想到這兩個人如此黑心,將錢退回是絕對不可能的了,若同他們糾纏,遭他們毒手倒是有可能的。當那兄弟倆揮鋤要挖墳時,李嘉誠說:“不要挖了,你們的話我全聽到了。算了吧,那筆錢隻當我施舍給你們罷了!我另找賣主。”說完,頭也不回地奔下山去。
買地葬父的周折,給李嘉誠上了人生第一課,他徹悟了誠信的重要性。李嘉誠告誡自己,不論將來日子如何艱難,一定要誠信待人,不可以坑害別人。
這一課,對於李嘉誠來說很是重要,李嘉誠正是用到這一課的“誠信”才敲開成功的大門。
1946年年初,李嘉誠突然離開勢頭極佳的中南公司,來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五金廠做行街仔(推銷員)。兩年後,李嘉誠把目光盯在香港幾家大酒店。在一般的情況下,這類酒樓飯店不會輕易購買這樣沒有影響的五金小廠的產品。在推銷員生涯中,李嘉誠練就了一套不溫不火的應變能力。一天,他來到一家五星級高檔飯店——君悅酒店,門前有侍應生守候,他們見了汽車才笑臉相迎,可是李嘉誠終究不是泛泛草民,守門的侍應生終究對他“高抬貴手”。然而,若想麵見這家大酒店的老板,可遠非入門那麼容易。不過,李嘉誠還是挾著皮包壯著膽登上了樓梯,在三樓老板辦公室門外的接待廳裏,女秘書攔住了他。李嘉誠恭敬地遞上一張名片,女秘書馬上告訴他:“對不起,老板肯定不會接待你的,我也不敢進去通報。”李嘉誠隻好退出了接待廳。然而,李嘉誠想,既然來了至少也該與老板見上一麵,於是他就蹲在廳外的走廊裏。大約過了1個小時,那位女秘書發現李嘉誠還守在這裏,心中便有些不忍,於是破例向老板作了通報,但是老板一口回絕了李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