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素來有句俗話叫做“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似乎天經地義,在籌建汕頭大學之時,更有人建議將其命名為李嘉誠大學。然而,當李嘉誠為汕大投入了無數的金錢、心血和感情的時候,汕頭大學裏卻沒有留下李嘉誠的名字,提及於此,李嘉誠的回答是:“這個名呢,真的是……如果你建起一個大學,太多的股東的名字,這邊一個,那邊一個。我自己好像是感到有不好的地方。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點,更醒目一點。但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人生觀,我的人生觀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認為對這個國家和民族有利的,隻要能這樣做下去,那麼沒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緊的。隻要做好這個事業。我利都沒有了,名都不寫,那麼我為教育、醫療做什麼事的時候,假如有一個部門,或者有一個人,專門要刁難,什麼原因我不知道,那麼他心裏要想一想,我這人來到國內,來到這個地方做事,為了什麼?如果有難為我的地方,他午夜夢回的時候,也應該感到有慚愧的地方。”
走進汕頭大學,有兩點會給所有來訪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是在整個校園裏,你幾乎找不到李嘉誠的痕跡;另一個就是李嘉誠如果來到汕大,學生對他的愛戴程度,看了會讓任何一個人感動。當學生們搶著和他握手的時候,能把他一隻胳膊都握滿了。
當一隻隻年輕的手掌,和那隻並不蒼老的胳膊握在一起的時候,那力量,就是希望。
李嘉誠一生曆經風霜坎坷。麵對坎坷、失敗、誤解、阻力,不可計數,身處其中的他又是如何調整自己、平衡心態的?
他的看法頗為豁達,“坎坷經曆是有的,辛酸處亦罄竹難書,一直以來我靠意誌克服逆境;一般名利不會形成對我內心的衝擊,我自有一套人生哲學對待;但樹大招風,是每日麵對之困擾,亦夠煩惱,但明白不能避免,唯有學處之泰然的方法。”
李嘉誠成功啟示:
有人說:“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佛經上也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人生最寶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為了我們的人脈資源興盛,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愉悅,也為了大家的生命快樂,廣結善緣實在重要。李嘉誠的低調式的為人之法,為他“結緣”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