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補地價的經典之作,是黃埔船塢發展為黃埔花園大型屋村,工業用地改作商業住宅用地,按1981年市價計,李嘉誠需補28億多地價。李嘉誠延至1983年,香港信心危機、樓市崩潰之時與政府拍板,結果以3?9億港元的驚人低價達成協議。
輿論為李超人的絕筆擊節喝彩,亦有少數分析家唱反調,認為李氏的戰果,是以犧牲政府的收入為代價的,若人人效仿,不啻是政府的財政災難。
也許是有關官員掉以輕心,也許是對市遭預測失誤,又讓李嘉誠贏得漂亮仗。麗港城與海怡半島的宏偉大計,涉及龐大且複雜的油庫、港燈電廠和青衣聯合船塢換地補地價,李嘉誠則在“八七打股災”後幾個月辦妥。之後,股市樓市全麵複蘇。港府未按談判初期的價碼得到補地價收益,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李嘉誠與英商嘉道理合夥將鶴園電廠舊址發展商住屋村。1989年後,香港再爆信心危機,移民走資遷冊潮興起。到1990年,地產市道奄奄一息。聰明的李嘉誠,將補地價談判選在這個大好時機,親自出馬,殷切之極。
數吃敗仗的港府官員,總算被超人“調教”得異常聰明而且警覺。他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效仿超人絕技實行拖延戰術。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講話,內地改革的巨浪波及香港,香港樓市水漲船高,地價飆飛。好,港府現在來與李氏拍板——你不是急於求成嗎?現在就成全你,最後談判結果,補地價38億港元。
李嘉誠雖束在補地價上占到便宜,但他搞掂重建計劃,也非一件易事。
某一周刊借用一位地產老行尊的話說:“別人向政府申請換地,不容易得到批準,李嘉誠申請就很快獲得批準。”一些申請換地與洽談補地價而受挫的地產商及業主,在政府麵前宣泄怨氣,說政府給李嘉誠太多的優惠,李嘉誠是政府的寵兒,把我們當後娘養的。
如果過去,政府真的把李嘉誠當成寵兒,現在還會為他大開綠燈嗎?
現在的問題是,李嘉誠盡管主觀上不願與政府對立,但實際上已造成這樣的後果。港府即使不給李嘉誠小鞋穿,至少也不會遷就李嘉誠。
補地價的事情說明了生意場上有得必有失,勝敗乃兵家常事。
李嘉誠成功啟示:
當一個人盲目性近的時候,最大的可能就是比別人失敗的更快。做事不能盲目冒進,而要看準時機,有的放矢。這樣才能穩步前進。我們經營人生也要這樣,要將人生這筆大生意做好,先要確定下你的人生目標,然後向著這個目標走下去,更大的發展就不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