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語錄:
要在別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方看到希望。
智慧闡述:
世界這麼大,人的需求又這麼多,商機其實無處不在,隻是看你有沒有慧眼去發現、去尋找,有沒有能力和膽量去把握。
李嘉誠喜歡挑戰,因此他離開了舅舅的鍾表公司,選擇到五金廠當推銷員,主要負責鍍鋅鐵桶的推銷。當時,鐵桶推銷的主要對象都集中在賣日雜貨的店鋪上。年僅17歲的李嘉誠一人行,就感到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的激烈競爭。於是,他避實就虛,采取了直銷的方法。
打開了直銷路線後,其他推銷員眼紅了,紛紛學李嘉誠的樣,競爭又顯得激烈起來。李嘉誠沒有因循守舊,他另辟蹊徑,又想出旁人想不到的招。而這一招,則顯示出他確實有棋高一籌的經商頭腦。
有一家旅館剛剛落成,正準備擇日開張,這可是推銷鐵桶的好時機呀。李嘉誠的幾個同行們都很想做成這單生意,他們搶先找到該旅館的老板,誰知一個也沒有將生意做成,灰溜溜地掃興而歸。原來,那旅館老板已經有意與另一家五金廠做交易了。
這麼大的一條魚放掉豈不可惜?同事們推李嘉誠出馬,李嘉誠表麵不動聲色,內心卻躊躇滿誌。
首先,他並不急於見老板,而是同旅館的一個職員交上了朋友。在與那個職員的交談中,了解老板的性格和喜好,再選擇突破口。有一次,那個職員談到老板有個寶貝兒子,最近總是纏著老板要去看賽馬,老板雖然心疼兒子,但旅館開張在即,根本抽不開身,弄得那寶貝兒子整天氣鼓鼓的,老板心裏也很不是滋味。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李嘉誠頓時便心中有數了,覺得手裏捏著一把打開老板拒客心理的鑰匙。
於是,李嘉誠請這位職員搭橋,認識了旅館老板,並表示願意自掏腰包帶他的兒子去看賽馬,老板的兒子聽說能去看賽馬,高興得跳了起來。看到寶貝兒子如此開心,老板也樂了,同時,李嘉誠的舉動使老板十分感動,於是很爽快地從李嘉誠手中買下了380隻鐵桶。李嘉誠再一次成為五金廠的一等“英雄”。
李嘉誠憑著自己獨特的商業眼光和聰明頭腦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但他心裏也明白,這種聰明還隻是小聰明,這種勝利也隻是小勝利。一個成大事的人,必須要把眼光放遠放高,而絕不能得到一點小小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後來,一次推銷的落敗,使李嘉誠看到了鍍鋅鐵桶的窮途末路,而塑膠製品的蒸蒸日上,他毅然決定跳槽。
有一天,推銷鐵桶的李嘉誠與推銷塑膠桶的塑膠公司老板在酒店不期而遇。李嘉誠使出渾身解數投入競爭,但塑膠桶輕而易舉就獲勝了。李嘉誠過去從不輕易言敗,但這一次他感到的是徹底的失敗,而且敗得毫無還手之力。
所謂“不打不相識”,塑膠公司的老板慧眼識英才,十分賞識李嘉誠的推銷才能,他真誠地對少年李嘉誠說:“這場遭遇戰,你輸給了我。但事實上,是塑膠桶贏了白鐵桶。”後來,老板又誠心誠意邀請“手下敗將”李嘉誠去喝晚茶,與他交朋友,並表示希望他加入自己的公司。
李嘉誠從塑膠公司老板那裏了解到,塑膠工業在40年代中葉興起於歐美發達國家,就全球而言,屬於新興的產業。塑膠製品易成型、質量輕、色彩豐富、美觀適用,是木質和金屬製品良好的替代物,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塑膠老板還對李嘉誠表示,年輕人應該有長遠的眼光,如果你所從事的行業是個沒有發展前途的行業,即使你再有才能,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
塑膠老板的話讓李嘉誠輾轉難眠,他在著手調查價格行情時又發現,塑膠製品以其昂貴的價格作為富人階層的奢侈品隻是極短的時間,塑膠製品的價格一直在大幅度下跌。一來價廉,二來物美,有這兩條,塑膠製品大行其市是勢在必然。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了,李嘉誠毅然決定加入塑膠公司,邁入一派生機的塑膠行業。
從李嘉誠後來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知道,進入塑膠行業這一高瞻遠矚的選擇,奠定了他成為世界“塑膠花大王”的基石。假如沒有這一超前的眼光,李嘉誠的商業曆史也許就會重寫。在這裏,我們清楚地看到“超人”李嘉誠在關鍵時刻把握機遇的能力和氣魄。
李嘉誠成功啟示:
商人不能隻戴著近視鏡找機遇,要戴著放大鏡找機遇,這樣才能把無論多麼細小的機遇都把握好,才能做到萬無一失。因此,李嘉誠就認為,商人有好眼力就是有美好的財運前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