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下旬,李嘉誠與胡應湘達成協議,合作發展廣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工程廣州至珠海段,總投資為96億港元,長實與和黃共持控股權,其餘股份由新鴻基地產及數家日資公司擁有。
該項工程項目的投資回報依賴於征收費用,是一項投資大、風險大、見效慢的長線基礎設施投資。李嘉誠看好這段公路的廣闊前景,他認為回報雖然慢,但回報長期而且穩定,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投資回報額將會逐步提高。此外,修路也是造福積德的好事,何況能進一步提高聲譽。
1992年6月,在上海,港滬發展有限公司與閘北區政府簽署協議,以1?31億美元租得火車站以南5?78公頃土地的使用權。港滬發展由和黃、中國光大、香港鵬利等財團組成。該聯營公司準備在租下的地盤上建造22萬平方米的綜合建築群,需投入資金上百億元人民幣,全部工程已經於1998年底完成。
李嘉誠在上海的另一項大手筆是海港工程,這是他1992年9月間在上海考察碼頭設施的結果。
1992年11月23日,和黃集團及上海港務局,就合作經營的項目——上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達成原則協議。據協議,和黃投資60億元人民幣,建設金山標準集裝箱碼頭、國際深水港碼頭等項目,這樣,李嘉誠不僅在香港擁有貨櫃碼頭的半壁江山,還將在中國內地的貨櫃碼頭業做大,成為亞洲首席私營貨櫃碼頭大王。
在亞洲稱王,李嘉誠牢牢掌握了主動權,這樣一來,也使和黃集團內地與香港的貨櫃碼頭互為犄角,兼顧統籌。
1992年9月初,在海南,長江實業、香港熊穀組、中信旗下的榮高貿易、台資大中華及海南省3家銀行,共同組建海南洋浦土地開發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80億港元,發展洋浦自由港,其中長實占一成股權,投資約18億港元。
1992年11月,長實集團與福州市政府簽署協議,由長實投資35億港元,參與福州舊城區三坊七巷的改造和重建工程。
從1992年秋起,長實集團就在大西南選擇投資基地,最後將目標確定為西南第一大都會重慶。
1993年,長實係三家公司斥資8億,對重慶市中區依仁巷進行全麵改造,建成麵積為23萬平方米的大型商住樓群。
1994年3月,李嘉誠在重慶專設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參與該市康居工程建設。該工程分布在重慶市五區一縣,總建築麵積達500萬平方米,全部由港方投資並承建。第一期工程150萬平方米,長實係投資10億港元。土地由重慶市政府提供,房屋由市政府包銷,利益按協議分配。
李嘉誠投資內地房地產,可謂駕輕就熟,一來房產是他賴以發展的核心產業,而且房產一般投資短,見效快;二來房產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康居工程,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因此,李嘉誠樂此不疲。
在北京,李嘉誠也參與了多家酒店投資。最引人注目的,當屬1992年與郭鶴年聯手獲得王府井舊址發展權。李嘉誠說過,內地的土地價格與起樓造價的比例往往是1:10,而在香港的不少地段,這個比例正好倒過來。
中港合作的基礎是互補互利,港方的優勢是資金雄厚,中方則控有土地使用權、審批權。李嘉誠投資內地地產,就是充分利用了地區間的差別,充分挖掘其中的資金潛力。
投資內地,與投資海外一樣,李嘉誠不投則已,一投驚人,宛如一場席卷內地的旋風,而且勢比長虹,令人目不暇接。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李嘉誠的投資原則,那就是在投資之前先按兵不動,仔細調研情況,直到看準了,就抓住最佳時機,果斷出手,大幹一場,把自己心中的藍圖勾畫到現實中。
李嘉誠成功啟示:
李嘉誠經商50餘年從來沒有懈怠過,除了機遇、幸運等客觀因素外,不斷努力是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偉業的重要方法之一。他的經曆說明,成功的道路上確實沒有捷徑可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每一步都要腳踏實地,奮鬥一生才能收獲一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