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要想繼續保持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合作的良好勢頭,使更多的韓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合理轉讓產業技術是必要條件。韓國過分保護產業技術,可能會在與別的國家競爭中國市場時後勁乏力。事實上,中國和韓國的產業技術各有優勢,兩國完全可以在競爭中進行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實現雙贏。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們每個人、每個企業,乃至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缺陷或者不足,在當今的世界當中,講求的是相互合作,共同繁榮。
合作並不一定是完全的融合,就拿世界的經濟來說,雖然在科學技術高度昌明的今天,世界經濟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但是不一定是在一起就一定能有好處,狼如果找一個同樣前腿長後腿短的動物就不一定能抓到獵物。合作也是一樣,1+1有時候大於2,但是有時候也會小於2。
世貿組織候任總幹事素帕猜說WTO帶來的都是好處這種說法有失偏頗。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經濟全球化在有些國家不受歡迎,特別是亞洲的金融危機使經濟全球化背上了黑鍋。
因此,經濟全球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雖然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公式,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準備。如果我們隻是指責經濟全球化沒用,想使全球化發生逆轉,這是不可能的。現在不是全球化太多,而是全球化太少了,但我們要使全球化更加文明化,使所有的人都從全球化中受益,達到共同繁榮。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十分棘手並有爭議的問題。有些人喜歡說大話,但當大的事情發生時卻害怕了。有些人對經濟全球化有著同樣的恐慌心理。經濟全球化是好事,因為它創造了很多機會,即使在最不發達國家,也可從電子商務中受益。但是全球化體製也意味著危險性和易變性,有些國家會因此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國際金融不穩定的影響。所以要調整體製,發達國家應帶頭調整,因為這些國家調整的餘地比發展中國家大得多,而發展中國家進行調整也許更困難。應該說,中國企業的體製調整比其他發展中國家企業要求更高。
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原主席維克斯經濟全球化是一種狀態、形式和描述。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技術的演變和知識在全球的普及。很清楚,我們現在正生活在一個相互依賴的世界上。經濟全球化可以幫助各國應付挑戰、加快自己發展。對發達國家來說,應當為發展中國家多提供貿易便利,多進口發展中國家的商品。這不僅對發展中國家有利,而且對自己有利。這就是共同繁榮,而不是單邊繁榮。
科技的發展使得地球看起來越來越小,在這個相對越來越狹小的空間內如何共存是當今社會的主題。全球經濟一體化、地球村的概念早已經深入人心。我國今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表明了這一大趨勢的需要。在和平和發展的這一全球化大主題的北京下,找好自己的夥伴,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繁榮是我們的必經之路。
狼族格言:最強壯的狼也有他脆弱的地方,要想做到最好,僅僅靠自己是不行的。隻有不斷地取長補短,才會不斷地進步。
2、雙贏總比共損要好很多
皆大歡喜總比兩敗俱傷要好。
——愛默生
狼群與牧民和獵人,自古以來就是競爭對手。狼群需要牛羊等牲畜來果腹,而人也需要牲畜來生活,他們的對立與競爭是必然的。但是遊牧民族從來就沒有把狼群當做是敵人,而是把他們當作激發自己的動力。就好像一根鞭子在後麵鞭策自己努力向上。
澳大利亞在世界地圖上是一片孤單的大陸,在西方移民沒有到達之前,這裏生活和一定數量的狼群和其它野生動物。後來,西方移民來到這片大陸,也帶來了綿羊和馬等大型食草動物。很快人們就發現狼群對他們放養的牲畜形成了很大威脅,經常有牲畜被狼咬死咬傷。後來,人們對狼進行的大規模的捕殺。再聰明凶狠的狼也抵不過人類的現代化武器,很快,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千百年的狼群完全被滅絕了,人們歡慶勝利。
就當人們的歡呼聲還沒有消失,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失去的天敵的羊群繁衍迅速,啃齧著大片的草場,甚至連草根都不放過,很快,很多草原變成荒漠。沒有了狼群的威脅,羊很少奔跑和運動,體質迅速下降,幾年後,一場瘟疫,造成了兩百多萬頭羊死亡。最後人們隻好又從北美引進了一批狼,羊群才又重新活躍起來。
上麵的例子當中,狼和人是對手,但絕對不是敵人,他們之間的最佳關係是雙贏,是共同繁榮。而不是共損,這對雙方都沒有任何好處。
現在的社會生活競爭、學習競爭、工作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力爭上遊。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我們潛在的競爭對手。很多人和開篇例子當中的牧民一樣,把對手與敵人混為一談,這樣就很容易犯同樣的錯誤。有些人不惜一切也要打擊對手,哪怕兩敗俱傷,最後對手是受損失了,但是自己也沒得什麼好處,甚至損失比對手還大。這樣的人目光是短淺的。
改革開放之初,某市一家奶製品公司發展迅速,很快就占領了市內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可是好景不長,另外一家奶製品公司也成長了起來,不到一年就成了平分天下的局麵。
原來的那家公司忍不住了,認為另外一家對自己的威脅太大,想方設法打壓另外一家。最後,他們編造了一段謠言,說另外一家的產品質量有嚴重問題,衛生也不達標。一時間,大小媒體爭相報道。另外一家公司果然疲於應付,弄的灰頭土臉。正在策劃謠言的公司老板沾沾自喜的時候,卻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產品不但沒有銷出去更多,反而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