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雄視天下——狼的領導藝術(2 / 3)

針對不同的環境,因地製宜、因勢製宜地用不同的方法行使權力,是領導藝術的精髓,有人根據這一特點,提出了著名的領導權力使用的情景理論。

情景領導理論是一個得到廣泛推崇的領導模型,這是一個重視下屬的權變理論,常被用來作為主要的培訓手段而應用。

情景理論的前提在於對下屬的了解,我們稱之為“成熟度”,它是影響領導方式有效性的權變因素。

成熟度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業務上的成熟度,即下屬的工作能力。有的下屬對業務不是很熟悉,需要有人時刻指導、監督其工作;有的下屬則不然,他們有足夠的知識,對業務也很熟練,完全可以放手讓其獨立完成工作。

另一方麵是心理和情感上的成熟度。這一點主要表現在工作的積極性上,有些員工比較懶散,工作積極性不高,這時候就需要利用領導的權力去適當督促他們;而有些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很高,根本無需督促就可以順利完成工作。

與這兩種成熟度想對應的,也有幾種與我們上麵介紹的相類似的領導模型。

對於高度成熟的下屬,往往具有較高的自信心、能力和願望來承擔工作責任,這時,領導者可以采取授權式,可賦予下屬自主決策和行動的權力,領導者隻起監督的作用。

對於業務能力強,但是工作積極性較低的下屬,可以采用參與式的領導方式,通過雙向溝通和悉心傾聽的方式與下屬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支持下屬按自己的想法發揮其工作能力,而不給予過多的指示和約束。領導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條件與溝通。

對於工作能力積極性很高,但是工作能力稍微欠缺的下屬,則適合采用說服式領導,應同時提供指導性的行為與支持性的行為。說服下屬接受他所決定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同時從心理上增強他們的工作意願和熱情。

兩個人爭論、吵架,如有第三者在場,雙方都會請他幫忙,或是請他評理。第三者在對峙的雙方眼裏,既是仲裁者,又盼望成為共同對敵的友軍。這種現象,古今相同。

春秋戰國時期,韓、趙兩國發生戰爭,雙方都派使者到魏國借兵,但魏文侯一口拒絕了。兩國使者沒有完成任務,怏怏而歸。當他們回國後,才知道魏文侯已分別派使者前來調停,勸告雙方平息戰火。韓、趙兩國國君感激魏文侯化幹戈為玉帛的情誼,都來向魏文侯致謝。韓、趙兩國力量相仿,都不可能單獨打敗對方,因此都想借助強國魏國的力量。在這種情形下,魏國的行動直接關係到韓趙之戰的勝負。魏文侯沒有去介入兩國之爭,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場加以調停,戰爭變成了和平,從而使魏國取得了三國關係中的主導地位。

由此可見,當雙方相爭時,第三者越是不介入,其地位越是重要,當他以置身事外的態度進行仲裁時,更能顯示其權威性。

一個高層的管理者很多時候也需要一種置身事外的藝術。如果你手下的兩個部門主任為了工作發生了爭執,你已經明顯感到其中一個是對的,而另一個錯的,現在他們就在你的對麵,要求你判定誰對誰錯,你該怎麼辦?其實一個精明的領導者在這時候他不會直接說任何一個下屬的不是。

因為他們是為了工作發生的爭執,而影響他們作出判斷的因素有很多,不管對錯,他們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當麵說一個手下的不是,不但會極大地挫傷他的積極性,讓他在競爭對手麵前抬不起頭,甚至很可能你會因此失去一個得力助手,而得到表揚的那個下屬會更加趾高氣揚,也不利於你的管理。

綜合起來,領導者對於權力的使用,應該達到一種因地製宜、因事製宜,收放自如的境界。對權力的鐵腕控製並不在於把權力完全死死地把在手裏,而在於保持領導的威嚴性和權威性。

狼族格言:威嚴,絕對的威嚴,是管好這個團隊的必需手段,一個沒有威嚴、沒有統治手腕的頭狼,很快就會被別的狼取代。

2、能力——世界隻相信強者

用道理說話不如用能力說話。

——丘吉爾

狼群選擇首領並不像我們人類一樣通過世襲來決定,更不是投票來決定,而是通過血淋淋的廝殺。在挑選首領的時候有的狼受傷,甚至有的狼會死去。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裏,要想團隊更加強大,就隻有讓最強的狼作為領頭者。狼對於強者有一種天生的崇拜,隻要首領通過搏鬥產生了,那麼所有的狼就會誓死跟隨它。

毫無疑問,現在的世界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非但領導不好自己的集體,更有可能引發下麵的不滿,造成分崩離析的大危機。

唐太宗李世民在即位以後,對一些有功的將領大加封賞,不過同時,他也提拔了一些年輕人做了將軍,而他的一些老部下則隻是發了一些財物,並沒有委以重任。很多老部下都十分不服氣,不過礙於皇帝的威嚴,不敢當麵發牢騷。一天,李世民又提升了一位年輕的將領,一個脾氣火暴的老臣忍不住了。對皇帝抱怨說:“陛下你做事要公平啊!這樣不公平怎麼能服眾?”

李世民早就知道一些老部下心裏不滿,所以並沒有生氣,而是故作糊塗地問:“我哪裏不公平了?”部下說:“論資曆,我跟隨陛下時間長還是那小子跟隨陛下時間長?”李世民說:“你跟隨我有二十多年了,他才二十多歲,當然你跟隨我的時間長了。”部下又說:“論功勞,他參與的戰役多還是我參與的戰役多?他殺的敵人多還是我殺的敵人多?”李世民摸著部下的肩膀,感慨地說:“你跟隨我南征北戰,殺死的敵人估計比他見過的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