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部下跺了跺腳說:“那麼為什麼他現在的職位卻比我高很多?陛下這麼做竟然還說自己公平?”李世民哈哈大笑:“那麼,我反過來問你一個問題,現在如果突厥十萬大軍來犯,我給你三萬騎兵。你能打得贏?守得住?或者守不住?”部下仔細考慮了一下,誠懇地回答說:“依城而守,我可以勉強守住。”
李世民又問:“那麼同樣情況下,讓我提拔的那個年輕人領兵,又會是什麼結果?”部下回答說:“我和他在一起呆過三個月,帶兵之能,我不如他。他帶兵的話,三萬騎兵可能擊潰敵人十萬大軍。”
李世民笑著說:“那你還覺得我不公平嗎?國家任用大臣應該是唯才是用,能者居之。這樣國家才能更強大。將軍你和一些我的老部下固然功勞很大,這一點我絕對不會忘記,但是治理國家、選用人才並不是單純地靠功勞大小這一點來決定的。如果你和他的能力差不多,那麼將軍的職位我一定給你留著!”
老部下聽了這些話,終於心悅誠服了。其他不滿的人聽說了以後,也不再發牢騷了,而都去努力讀書演兵,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以前完全計劃經濟的國有企業裏麵,很多領導都是靠資曆吃飯,都是從基層一點一點地“媳婦熬成婆”的。這樣做,導致很多人根本就不願意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這也是很多大型國有製企業思想僵化,長期裹足不前的原因。
對於選拔和任用領導,李世民給了我們以很大啟示,應該是“能者居之”,而不應該是“長者居之”。領導本身就應該比下屬在某些方麵要優秀,用通俗一點的話說,要“服眾”。
很多人都熟悉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劉備似乎是一個很平凡的人,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但是他卻從一個“織席販履”的市井布衣,逐漸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漢皇帝。他的手下有關羽、張飛等叱吒風雲的五虎上將,有號稱中華民族智慧化身的軍師諸葛亮。其中任何一個人在能力上看起來似乎都要比劉備高許多。從表麵上看起來劉備這個領導似乎確實沒什麼能力,但是為什麼卻可以成為“人上人”呢?我們可以用曆史上另外一個著名帝王的例子來解釋其中的奧妙:
經過曆史上著名的楚漢相爭,漢高祖劉邦終於戰勝了西楚霸王項羽和大大小小的軍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強大的西漢王朝。其中劉邦手下最得力的大將是被稱為“兵聖”的韓信,在一次宮廷宴會上,劉邦饒有興致地問韓信:“你對用兵打仗是最擅長的了,今天你說說看,我可以帶多少兵?”旁邊的陳平連忙朝韓信使眼色,暗示他盡量多說,沒想到韓信考慮了一下,說:“如果陛下帶兵打仗,我覺得2000就差不多了。”
劉邦的臉色開始變得難看,但是還是沒有發作,繼續問:“那麼如果是將軍你來帶兵的話,最多能帶多少呢?”韓信笑了笑,不顧陳平的暗示,自信地說:“我如果帶兵,當然是多少不拘,多多益善了。”
劉邦終於忍不住了,生氣地說:“難道我這個當皇帝的還不如你這個當將軍的不成?”
韓信不慌不忙地說:“當然不是,論帶兵打仗,我是當仁不讓。但是我這種才能隻不過是將兵之才,而陛下的才能則是統領百官,是將將之才,我怎麼可能比得上陛下呢?”劉邦聽了後哈哈大笑。
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要有其特殊的能力,有“將將之材”,當然這樣還不夠,因為現在社會風雲變幻,要想自己在領導崗位上站穩腳跟,就必須要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要把學習作為提高個人能力的第一途徑。學習,是人類認識周圍的自然環境、不斷充實、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當今時代,人類正處在從工業型社會向信息型社會轉變的過程中,知識老化速度和更新周期不斷加快,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各領域的新情況新技術新知識層出不窮,
“知識爆炸”、“能力恐慌”成為許多領導的真實寫照和切身體驗。作為企業或團體的領軍人物,要切實增強學習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帶頭更新知識,勤奮思考探索,才能始終保持先進性。要經常審視自己終身學習、處處學習的觀念牢不牢,不學則退的危機感緊不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強不強,再學習的積極性高不高,把學習當作人生立業、修身的第一需要和個人的基本能力。不但要愛學、好學,還要善學、能學。不但要做學習型領導,還有責任把本係統、本單位、本部門建設成為學習型團體。
要審視自己的能力素質,保持和發揚良好的精神狀態。國畫大師齊白石從27歲專門從事繪畫以後,“不教一日閑過”,隻是在患病和母親生病的十幾天裏才間斷過作畫。老先生85歲那年,有一天天氣不好,無心作畫。第二天,他一連作了五幅畫以“補充”前日的空缺。應該看到,我們的一些領導幹部學習上往往熱一陣、冷一陣。有些同誌則感到手下各類人才很多,認為當領導主要是把方向、定決策,自己知識結構陳舊一些問題不大。應當說,這些想法是不對的。江澤民同誌指出:“我們的高級幹部,特別是各地區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是負責全麵工作的,他們的知識和才幹應力求全麵,既懂自然科學知識,又懂社會科學知識,既有豐富的書本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把全麵的領導工作擔當好。”領導幹部要時刻提醒自己,昨天的能力素質已適應不了今天的需要,今天的能力素質也完成不好明天的任務,在審視自己能力素質時,正視差距,發揚時不待我、精中求進、“不教一日閑過”的精神。
狼族格言:夜鶯聲音好聽換不來飯吃,與其有時間嚎叫,不如去磨磨爪子;嚎叫如果能得到食物,那麼驢一定比狼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