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李定國帶軍四麵出擊,打得清軍全線撤退,廣西全省複歸南明境土。不僅如此,人在廣州的清朝漢人“二王”尚可喜和耿繼茂也被嚇壞,命令廣東與廣西接境的州縣不要正麵抵抗李定國明軍,回撤於肇慶一帶觀望。
倘使李定國步步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廣東也必將為明朝所有。
聽說清朝親王尼堪率滿洲勁兵向湖南進發,孫可望無遠略,把李定國調往湖南,最終喪失了全收兩廣的良機。明軍一撤,清軍卷土重來,不到一年時間,原先收複的廣西大部分地區次第淪陷。
清朝的尼堪親王本來是要經湖南入黔與吳三桂等人進攻貴陽,半路聽說桂林的孔有德敗死,清廷震駭,忙下令尼堪迅攻湖南寶慶(今邵陽),然後往廣西行軍。
尼堪乃清朝名王,屢立功勳,根本不把明軍放在眼裏。他率精兵進至衡州(今湖南衡陽),前鋒已經與李定國軍相接觸。果不其然,明軍一戰即潰,掉頭逃亡。尼堪大喜,即刻拍馬上前,率領八旗精兵奮勇衝殺。
出乎他意料的是,此次明軍的“交戰即潰”,不是真逃,乃李定國誘兵之計。二十裏外,密林之中,明軍早已設下重伏,就等著清軍入套。結果,銃炮大發,箭雨狂飛,埋伏明軍呐喊衝殺,把清軍打得猝不及防,大敗虧輸。
亂軍之中,尼堪親王從高頭大馬上被一個南明士兵用長槍挑了下來。由於他一身黃金甲胄和親王服飾太顯眼,登時圍上來十幾個明軍,你一刀我一槍,把尼堪王爺砍刺得七零八落,隻剩下腦袋相對完整,被明軍用刀挑起交給李定國請功。
清軍大敗之餘,絲毫不敢回顧,奔回長沙,閉門死守。
尼堪親王以及這麼多清軍官兵被殺,對清廷的震動,不言而喻。正如黃宗羲所言:“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可堪扼腕歎息的是,麵對如此大好局勢,南明主政的孫可望卻是妒火攻心,竟然在關鍵時刻下令讓明將馮雙禮等人撤退,沒有參加李定國的合圍行動,喪失了全殲尼堪手下八旗精騎的最佳機會。而後,他以開會為名,想誘騙李定國加以殺害。得知內情後,李定國撫膺歎息,於永曆七年二月底放棄永州(今零陵),經由龍虎關撤回廣西。
見李定國連勝清軍,孫可望也想露一手。
岔路口之戰,孫可望遭到重創,被清軍打得大敗,奔返貴陽。清軍大掠靖州、辰州、沅州等地,殺死平民數十萬人,千裏丘墟。至此,孫可望再不敢與清軍爭勝,隻想保持割據一方的地位。
四川方麵,孫可望派去的劉文秀一軍在永曆六年秋天連連取勝,最終把吳三桂等數部清軍打得退守閬中。當時清廷已經下令,決定讓清軍放棄全川,退回陝西漢中一帶,全保陝地。
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李定國帶軍四麵出擊,打得清軍全線撤退,廣西全省複歸南明境土。不僅如此,人在廣州的清朝漢人“二王”尚可喜和耿繼茂也被嚇壞,命令廣東與廣西接境的州縣不要正麵抵抗李定國明軍,回撤於肇慶一帶觀望。
倘使李定國步步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廣東也必將為明朝所有。
聽說清朝親王尼堪率滿洲勁兵向湖南進發,孫可望無遠略,把李定國調往湖南,最終喪失了全收兩廣的良機。明軍一撤,清軍卷土重來,不到一年時間,原先收複的廣西大部分地區次第淪陷。
清朝的尼堪親王本來是要經湖南入黔與吳三桂等人進攻貴陽,半路聽說桂林的孔有德敗死,清廷震駭,忙下令尼堪迅攻湖南寶慶(今邵陽),然後往廣西行軍。
尼堪乃清朝名王,屢立功勳,根本不把明軍放在眼裏。他率精兵進至衡州(今湖南衡陽),前鋒已經與李定國軍相接觸。果不其然,明軍一戰即潰,掉頭逃亡。尼堪大喜,即刻拍馬上前,率領八旗精兵奮勇衝殺。
出乎他意料的是,此次明軍的“交戰即潰”,不是真逃,乃李定國誘兵之計。二十裏外,密林之中,明軍早已設下重伏,就等著清軍入套。結果,銃炮大發,箭雨狂飛,埋伏明軍呐喊衝殺,把清軍打得猝不及防,大敗虧輸。
亂軍之中,尼堪親王從高頭大馬上被一個南明士兵用長槍挑了下來。由於他一身黃金甲胄和親王服飾太顯眼,登時圍上來十幾個明軍,你一刀我一槍,把尼堪王爺砍刺得七零八落,隻剩下腦袋相對完整,被明軍用刀挑起交給李定國請功。
清軍大敗之餘,絲毫不敢回顧,奔回長沙,閉門死守。
尼堪親王以及這麼多清軍官兵被殺,對清廷的震動,不言而喻。正如黃宗羲所言:“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可堪扼腕歎息的是,麵對如此大好局勢,南明主政的孫可望卻是妒火攻心,竟然在關鍵時刻下令讓明將馮雙禮等人撤退,沒有參加李定國的合圍行動,喪失了全殲尼堪手下八旗精騎的最佳機會。而後,他以開會為名,想誘騙李定國加以殺害。得知內情後,李定國撫膺歎息,於永曆七年二月底放棄永州(今零陵),經由龍虎關撤回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