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鄭軍如此勇猛,清軍依舊猛衝不退。因為,清軍後麵有猛將管效忠督戰。他手斬後退士兵數人,冒死前衝,非常勇敢。
激戰良久,鄭軍中忽有一將舉白旗,頓時炮號聲起。正在進攻的鄭軍士兵,聞炮頓時向兩邊散開,正當前的鄭軍躲散不及,也都立刻趴下,伏在當地不動。
清軍騎兵見狀,以為鄭軍要撤退,紛紛拍馬縱前衝殺。還未衝出數米,鄭軍後陣中閃出炮隊,不急不慢,撚信點燃,當麵施放大炮和倭銃,給予衝鋒的清軍痛擊,轟轟之間,千餘清軍被大炮倭銃擊成肉末。清軍血肉遍地,四逃驚潰。
鄭軍士兵大呼:“漢兵暫避!”聽此呼聲,清軍中的漢人步卒,撒丫子四處奔逃。鄭軍尾隨而上,不殺漢人步卒,紛紛追截滿人騎兵。他們掄刀挺槍,把清朝騎兵幹掉數千,還殺死不少清軍中級將領。
清將管效忠多備戰馬,跳躍閃躲,三匹馬的馬頭皆被鄭軍砍落,幸虧他身手敏捷,三跳三起。鄭軍兵士見他身手敏捷,又穿著高級武將官服,很想活捉他報功,這才讓他有了生還機會。
管效忠敗退至銀山,仍然不放棄努力。他整理兵馬,率殘兵從山上衝下,實施反衝鋒。
鄭兵在山下布陣,清一色身穿鐵甲胄,戴精鐵麵具,連腿上也有鐵護套,唯餘兩足不作遮蔽。這些鐵甲猛士冷靜異常,迎著從山坡衝蕩而下的清軍騎兵,揮長刀專砍馬腿,銳不可當。
由於鄭軍步兵鐵甲全身,無下刀處,管效忠命令清軍,在馬上用箭,專門射鄭軍士兵沒有遮護的雙腳。鄭軍士兵似乎不懂得疼痛,往往拔箭而起,若無其事,仍舊大刀猛揮殺人。最終,支援鎮江的清軍諸部喪失信心,撥馬狂奔,大敗而去。
清將管效忠不甘心,依舊盤桓不去。二十二日,他自提數千精騎,奔趕岸邊準備與鄭軍決一雌雄。望見鄭軍師船,管效忠大聲吆喝:“從來隻有馬上皇帝,沒聽說過有水上皇帝,快快上岸決戰!”
稍頃,鄭軍兩艘大船泊岸,陸續下來兩千陸兵,在揚蓬山一帶的菜園開闊地結陣。
見狀,管效忠派其麾下勇將王大廳率兵出戰。
率兩千兵馬迎戰的鄭軍主將是周都督,他迎前喝問王大廳:“你是管效忠嗎,何不早降?”話音未落,善射的王大廳一箭射來,正中周都督腳趾。低頭拔箭時,王大廳又射出二箭,不偏不倚,還都射在周都督的腳趾之上。
周都督大怒,他也不再拔箭,挺身大喝,持刀疾奔而至。沒等清將王大廳掉轉馬頭逃跑,他扭腰躍前,手中刀光一閃。王大廳的身子還在馬上,腦袋已經落地。
見狀,清軍大駭。
鄭軍方陣開始移動,準備攻擊。
管效忠經驗豐富,忙對手下清軍兵士說:“別慌,這是八卦陣,生門向江一麵,可從此攻入。”他揮旗命令清軍攻入八卦陣“生門”。
清軍全部衝入後,鄭軍忽然變為長蛇陣,首尾呼應,把數千清軍包圍其中。管效忠盡管英勇,落入陣中也心慌,亂打亂闖,他手下清軍被殺得落花流水。管效忠忽然從執旗官手中搶得令旗,扛著令旗飛奔撤回。
鄭軍一路追殺,管效忠手下四千清軍精兵,最終隻剩一百四十人有命逃回。逃回南京後,他逢人就歎:“我自滿洲入關,身經十七戰,未遇如此勁敵!”管效忠敗走,其餘諸將早已經帶領各自的屬下逃走。
鄭軍士兵趕到鎮江城下大喊:“速速獻城投降,否則攻陷屠城!外來援兵已被殺盡,如有不信,請看揚蓬山上。”
鎮江守城兵士遠望,隻看見清軍的疊疊屍體和殘缺哀嚎的戰馬。困窘之下,固守鎮江的清朝守將高謙與太守戴可立不得不開城投降。經過護城河時,高、戴二人將清朝官帽投入河中,以刀削截發辮,入營叩見鄭成功。鄭成功仍令二人以原職守城。
轉天,鄭成功在五百衛隊的扈衛下入城,紫蓋高舉,駿馬乘騎,鎮江百姓有幸一睹這位南明“延平王”的真容。隻見他身穿葛布箭衣,上繡暗龍兩條,邊帽紅靴,氣宇軒昂。
已向鄭成功投降的清朝鎮江守將高謙親自騎馬為前導,掛“破虜將軍”大印,高豎一旗,上寫“賞功”兩個大字。
清朝降官降吏入見鄭成功,皆要截辮。鎮江城內兵民皆解發,悉帶網巾,恢複明製。下午時分,市肆大開,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