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誰能拒絕聽“恭維話”呢?何況,“逆耳”的不一定全是“忠言”,“忠言”也不是總會“逆耳”。這些給“恭維話”的接受者提供了理論依據。
如果這個人不是心理變態,就沒有不愛聽“恭維話”的。
你曾是典型的那種“心服口不服”的氣傲青年,“讓我說你好,說你厲害,沒門!”後來也懂得,誇誇別人,自己又不真的損失什麼。現在提倡人人都要給別人一份愛心,我為什麼不能說幾句讓別人感到溫暖的話呢?!
但是,要想將“恭維話”說得到家,產生效果,卻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對某些人來說,有恭維人的天生本領,對大多數來講,這需要學習,而且非一日之功。
你剛開始學著“恭維”別人時,完全是一種應付行為。沒有誠意,口不對心,也不講技巧和節奏,往往是把一堆好聽的話一股腦地扔給對方。有時,讓被誇讚的人猝不及防,不知所措。最糟糕的是,你還常常說著說著自己就先臉紅起來。
現在你的“恭維話”練得爐火純青,你自己將它總結為“恭維”五要素。
恭維話不能太離譜
一個男人身高明明不足165厘米,你偏偏要講他如何英俊、瀟灑(這當然可以),但你卻收不住口地說出他形象高大,身材標準。這不糟糕嗎,你是誇他,還是貶他?因此,一定要抓住一點和他沾邊的事慢慢誇起。如果他畢業於中文係,你便從他的文學素養、文字功底誇起。當然誇至最後說到他會成為文學新秀、文學大家那就沒關係了,有前麵的鋪墊也就不過份了。一開始扔過一個太高的“高帽子”,有時反而不容易讓對方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但最終你不把帽子做高,那麼你的恭維話則會因不是太‘有份量而失去效力。
抓準起點,把握要點,投其所好
每個人的特點不一樣,每個人的興趣不一樣。對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你誇讚他的外貌有一兩句即可,主要內容還在於t·吹捧”他的能力。所謂話要說到人的心坎上。
不要把一堆人放在一起恭維
你的目的是通過“恭維”與某個人建立一種關係。而不是讓每一個都覺得你不錯,又沒有深刻的印象。要讓每個人感到你惟對他(她)格外關注。
要用心
你曾碰到過一個搞藝術的人,他有事求你幫忙。但可能是“藝術性格”之緣故,不喜歡說恭維話,他雖然說了很多,可你覺得他在敷衍你,甚至在諷刺你。就如你最初恭維別人那樣。
當眾恭維
一般來講,許多人喜歡單獨與人相處時說些恭維話,這些確實可以保證交流的完整性。但是,如果當著眾人的麵來恭維一個人,想想吧,這個人心裏多受用!隻不過這需要勇氣。不怕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不怕背上“拍馬屁”的嫌疑。而且不能讓其他人有被你冷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