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於現代社會中的“大黃蜂”,究竟是種什麼人呢?
目前,許多的行政、企事業單位由於長期捧著“鐵飯碗”的原因,人多事少、閑置人員大量存在,雖然正大張旗鼓地進行機構改革,仍難以在短期內清除弊病。
這些閑置人員就像飛來飛去的“大黃蜂”,單位對他們而言就好像是蜂巢。他們從不外露感情,采取隱遁的存在方式。
一種“大黃蜂”是主動攻擊型,行動上的表現有:使自己與社會隔離,少言寡語,或者沉默無語;不正視他人的眼睛;在別人說話時不專注傾聽,或聽而不聞等等。在所有社會關係中,甚至在最簡單的社會關係中,他們表現出一種冷淡生硬的態度,這使得他們與其同伴有所區別。這種冷若冰霜的態度可見於他們的舉止行動、他們握手的方式、他們說話的音調以及他們招呼人或者拒絕招呼人的方式上。
他們的每一姿態似乎都在他們自己和同伴之間製造一種距離。在這所有的隔離方式中,其實都有野心和虛榮的潛流。這些人想靠強化自己與社會的差別來抬高自己,而他們至多隻能得到一個想像中的勝利。在這些離群索居者貌似無關痛癢的態度中.他們的敵意、他們的好戰是顯而易見的。
還有一種“大黃蜂”是被動攻擊型,其主要特征是以被動的方式表現其強烈的攻擊傾向。這類人外表表現得被動和服從、百依百順,內心卻充滿敵意和攻擊性。例如,故意晚到,故意不回電話或回信,故意拆台使工作無法進行,頑固執拗,不聽調動。拖延時間,暗地破壞或阻擾。他們的仇視情感與攻擊傾向十分強烈,但又不敢直接表露於外,他們雖然牢騷滿腹想散播謠言但心裏又很依賴權威。
閑置人員通常把桌子擺在靠近辦公室窗邊的地方,所以在香港等地這種人又被稱為“窗邊人”。
窗邊人可分為下列三大類:
第一類——雖然很不幸地被歸類於“窗邊人”,但還是能利人利己。
第二類——利己卻不利人。
第三類——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第一類型的窗邊人由於尚未危害到其他人,所以不屬於“大黃蜂”,而第二與第三類型的窗邊人,無論對於整個單位或同事,都會產生很大的危害;所以,這兩類的窗邊人是香港的著作中研究最多的。
這些閑置人員在事業上是失敗的。他們是被單位上司淡忘和忽視的一群人。他們也曾翹首盼望上司青睞的眼光,就如同棄婦希冀重新得到丈夫的寵愛;當好運最終沒有來臨,他們就失望、幽怨,有的一蹶不振,有的則淪為性情乖張的“大黃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