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習慣於在酒桌上喧嘩叫喊,此刻坐在寺院的齋堂裏,感覺有些壓抑。心一旦靜下來,耳朵裏能夠聽到自己的心跳聲,身邊同戒師兄弟的呼吸聲,外麵偶爾掠過的風聲,以及簷角下的小鳥吱吱的叫聲。⑧本⑧作⑧品⑧由⑧思⑧兔⑧網⑧提⑧供⑧線⑧上⑧閱⑧讀⑧
一片靜默中,維那師起腔,“供養——”
雙手合十,和著眾僧一起念誦持齋偈。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
明達悄聲問:什麼意思?
答:願普天之下的眾生都不會餓肚子。
眼前兩隻碗,一隻裏麵盛著白白的米飯,另一隻裏盛著青翠的菜肴,有黃瓜段、小油菜等。
佛法在飲食中。
“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端起碗來,吃一口米飯,挾一口菜,和在一起,仔細咀嚼,感覺滋味與平時大不相同。比平時的飲食簡單多了,為什麼這麼有味道?也許是一上午托缽,走累了,感覺到餓了。也許是越簡單的食物,越能夠散發出本味。也許是往昔雖然麵對一桌子菜肴,舌上的味蕾卻因為一直挑揀好吃的,結果把食物的滋味給錯過了。也許是因為今天坐在了寺院的齋堂裏,感覺新鮮。也許……
想那麼多有什麼用?當下要吃飯,就認真地吃。仔細地麵對眼前的一粒粒米、一片片菜吧。此刻,我們可以在舌尖上與禪相會。
感恩十方信眾布施的食物,滋養了我們充滿妄想的軀體,那麼,就讓這一口口的飯菜,進入此時此刻的生命,轉化成幫助我們去掉妄念的力量吧。
飯後,眾僧排隊到大殿裏回向。禮佛三拜後念回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銷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看來,明達的感受和我一樣。步出殿門,他說:寺院裏的飯菜真好吃。
我告訴他弘一法師吃飯的故事。
有一次,夏■尊先生邀弘一法師同往浙江上虞白馬湖小住幾天。弘一法師的行李很簡單,鋪蓋是用破舊的草席包的。到了白馬湖,他自己打開鋪蓋,先把那破草席鋪在床上,攤開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幾件當枕頭,然後拿出一條又黑又破的毛巾走到湖邊洗臉。
夏■尊先生說,“這毛巾太破了,替你換一條好嗎”
“哪裏!還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說著,他把那條毛巾珍重地打開來給夏先生看,表示還不十分破。
弘一法師是過午不食的。第二日午前,夏■尊先生送了飯菜去,在桌旁坐著陪他。碗裏所有的隻是些蘿卜、白菜之類。弘一法師喜悅地把飯撥入口裏,鄭重地用筷子夾起一塊蘿卜來的那種了不得的神情,真使人見了要流下喜悅慚愧的淚水!
第三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樣菜來供養弘一法師。夏■尊先生同席。其中有一碗非常鹹。
夏■尊先生說:“這太鹹了!”
弘一法師說:“好!鹹也有鹹的滋味,也好的!”
吃完飯後,弘一法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尊先生問:“沒有茶葉嗎?怎麼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法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在弘一法師看來,世間竟沒有不好的東西,一切都好。破舊的席子好,破毛巾好,白菜好,蘿卜好,鹹苦的菜好,白開水好。什麼都好,什麼都有味,什麼都了不得。
夏■尊先生和弘一法師是青年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