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古老的柏樹,青蔥的新葉,風一吹,輕輕搖動,像年高德劭的長者叮嚀付囑。“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仿佛天地萬物,都在無聲說法。
一群可愛的鴿子,落在觀音殿前的石板上,任你走過,它們也不受驚掠起;有幾隻頑皮的,還尾隨你,跟著走幾步,那是一份信任,讓人堅信,眾生相依,而成世界。
從寺院外麵飄進來的流行歌曲,那些為愛癡狂的句子,讓人進一步明白,使人困者,愛與欲也。愛情也是無常的,所以愛情是也苦的。禪院聞情歌,也覺得充滿禪機。
電光石火間,深味永嘉禪師的禪語“觸目皆是菩提,所在即是道場”。
托缽入塵世,歸來洗浮塵。細想,“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赧然一笑,心地光明。
紅塵十萬丈,何處是家鄉?且定睛看雲水樓畔匾額上的四字——“紅塵不到”。
臨濟禪師說,有的人在路上,卻不離家舍;有的人在家舍,卻總在路上。人不能像蝸牛,把家背在背上。其實也無須背,因為心安處處是家鄉。那麼,山門裏,山門外,又何處不是家鄉?
72位新戒沙彌,在早齋後,要舍戒還俗。僧緣既了,一軀肉做的身體,還是要回到喧囂的市井中,在茫茫人海中,頭出頭沒。
在普光明殿,72位沙彌相向而立,聽法師講如何舍戒。
得戒難,舍戒易。隻須麵對一個能夠聽懂你話的人,說出你自此舍去了沙彌十戒,戒便丟失。即便你麵對的是一個孩子。即便此時你依然光頭僧裝,也再不是僧人。聽明白了嗎?好的,你們兩人一組,相向而立,念誦舍戒文,就還俗了。
“弟子某甲(舍戒者自稱名)一心念,今日舍去沙彌十戒……”
回味一日一夜來的一幕幕,剃發、披衣、威儀、上殿、過堂、托缽、安眠、逆緣……不到五秒鍾,就回到俗世了。
就這麼簡單!簡單得讓人想哭!
有人輕輕啜泣。我一時也淚滿雙睛。
上午,離開柏林禪寺的時候,出太陽了。
走出紅色的山門,來到大街上,在擁擠的人群中側身走過。溽熱潮濕的空氣,馬上將人包裹得嚴嚴實實。汗水粘漬在身上,衣服貼在身上,卻捕捉不到一絲涼風。
太陽下的事情,風或可以吹散。有一些,卻在吹拂中顯露出來,像風吹走沙子,露出海邊的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