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聽喜歡的老師上課時你會帶著快樂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能夠達到忘我的程度,而且注意力集中,對知識信息的吸收能力又快又強,所以,學習效率高、效果顯著。相反,聽不喜歡的老師上課時,因為心裏不喜歡他,不論他講得好壞你都在從心理上排斥、反感他,所以越聽越厭倦,越厭倦注意力越不集中,該聽的知識信息沒聽到,學習效果當然不好,而且這種狀況還會繼續影響到後續的學習活動。如寫作業、做練習和聽同一教師的其他課程。
激發學習興趣
可見,你應該想辦法讓快樂的情緒伴隨著你上課、下課和獨立作業的過程。
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習能力的源泉,是影響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創造性學習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在學習括動中興趣濃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也就越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就道出了興趣與學習的關係。
古今中外,凡有成績者無不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著濃厚的興趣,興趣推動著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科學家丁肇中用6年時問讀完了別人10年的課程,最後終於發現了“J粒子”,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學金的華人。記者問他:“你如此刻苦讀書,不覺得很苦很累嗎”他回答:“不.不,不,一點兒也不,沒有任何人強迫我這樣做,正相反,我覺得很快活。因為有興趣,我急於要探索物質世界的奧秘,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兩天三夜待在實驗室裏,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要探索的東西。”隻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學習的對象上,使感知覺活躍,注意力集中,觀察敏銳,記憶持久而準確,思維敏銳而豐富,激發和強化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作為學生,如何自己培養學習興趣呢
(1)積極期望。積極期望就是從改善心理狀態人手,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充滿信心,相信該學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會對這門學科產生信心。想象中的“興趣”會推動我們認真學習該學科,從而最終對此學科真正感興趣。比如,一位學生對學習英語毫無興趣.上英語諜時常發呆.懷著一種焦急的心情盼望下課。他知道這是不正確的,為了培養對英語的興趣,他在心理說:“我喜歡你,英語!”重複幾遍之後,他覺得英語不像從前那樣枯燥無味了。第二天他在圖書館借了幾本有關英語的書,回家後,高高興興地讀了起來,再上英語課時也開始聽老師講解了,後來他很喜歡英語.總是急不可待地盼著上英語課。
(2)從可以達到的小目標開始。學習之初,要確定小的學習目標,從努力可達到的目標開始。不斷地進步會激發學習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內將成績提高上去,不能因為努力學習一兩周後發現成績提高不明顯,就失去信心,從而厭惡學習。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個一個小目標的實現,是實現大目標的開始。
(3)了解學習目的,間接建立興趣。學習目的是指某學科的學習結果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該學科。當學習該學科沒有太強的吸引力時,對學科最終目標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多半都是要經過長期艱苦努力的.而學習又是學生的天職,不能不學,所以要認真了解每門學科的學習目的。看書上的緒言部分,聽老師介紹學科發展的趨勢,或從國家、社會的發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門學科。如果我們對學習的個人意義及社會意義有較深刻的理解,就會認真學習各門功課,從而對各科的學習發生濃厚的興趣。④思④兔④網④文④檔④共④享④與④在④線④閱④讀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