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為6400千米是我們熟悉的物理量,求出地球的表麵積後再乘以大氣的總重力,進而順利地得到地球上空氣的總質量。

20世紀40年代,世界第一顆試驗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沙漠上爆炸的那天早晨,當震波侍到費米和他的學生們駐紮的基地時.費米把一些碎紙屑扔向空中讓其隨風飄落,通過迅速計算,費來向他的學生們宣布爆炸的能量相當於l萬噸烈性炸藥,學生們非常佩服,但並不驚奇。

循序漸進,由易至難,獨立思考,迅速得到結論,是費米處理問題的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日常問題。因此,當你遇到即使很複雜的問題時,也不要馬上說“不知道”。而足要將這個問題分解成幾個次級問題,弄清這些次級問題時,那個複雜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隻需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就可以了。

第七章學習一定要講方法

這是一則寓言。

在一個暴風雨的日子,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打攪我們。”

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

仆人以為這不需要什麼,就讓他進去了。這個窮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聽都沒聽過,我倒想看看你怎樣用石頭做成湯。”她答應了。

於是,窮人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裏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了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香菜。最後,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裏。

當然,你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把石頭撈出來扔到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如果這個窮人對仆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有什麼結果呢

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到底,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

還有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遇到了一位點石成金的老人。小孩不要金山,而要點石成全的指頭。因為小孩知道,金山總有用完的一天,而有了指頭,卻可以無窮無盡地點石成金。

誠然,教師教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隻有把學習的方法學會,自己學會“捕魚”,才能受益一生。

1.成功方法的神妙

一個饑餓的人來到一棵高大的蘋果樹下,如果饑餓使他產生了吃蘋果的動機,那麼方法就是有一根能打下蘋果的木棍了。

這和猴子磨刀是一個道理,磨刀無方法就不可能有一把鋒利的刀。人們做同一件事的時候,有的會成功,有的會失敗,這其中往往是有無方法的問題。你有方法,休就能得到“蘋果”;你無方法,你就享受不到“蘋果”的甘甜。這道理也和我們做數學證明一樣,運用一些方法就會使題目由難變易了。

《過秦論》中說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後卻沒有采用和平時期的施政方法——行仁道,而“七廟隳”。現在回想:如果秦始皇用了守勢時的方法,大概天下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唐代時的大臣魏征多次直諫唐太宗,唐太宗聽取魏征的方法,使政治清明、國力昌盛。如果唐太宗不聽諫而是任意妄為的話,魏征大概早就成了刀下亡魂了,大概唐朝也會…•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次火轉折,使解放軍由被動成為了主動。這是因為毛澤東采用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若不是這個策略,恐怕現在是另一個世界了。

鄧小平的“一國兩製”更能說明問題,一個方法使百年來的敏[gǎn]的主權問題得以和平的解決。同樣也使世界上此類問題有r解決依據。